帖子 用户 招聘
  • 4237阅读
  • 1回复

[小麦]黄淮海冬麦区返青期管理要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oeqqq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3-02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黄淮海冬麦区返青期管理要点,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为大家详解相关内容:
1、返青期管理的理论基础
2、需要协调的主要矛盾
3、返青期管理的重点
4、返青期管理技术措施


点击链接观看完整直播:https://v.191.cn/live/pc?cid=1358



一、返青期管理的理论基础

小麦春季管理是小麦一生管理中的关键时期,春季管理是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光温与水肥、高产与倒伏等一系列矛盾的关键时期,是奠定高产基础的关键时期。





1、春季是小麦穗分化的主要时期

冬小麦一般返青期开始(或越冬期)进入穗分化伸长期。因此,春季是决定穗子大小、小穗数多少、花粉粒多少,最终影响粒数的关键时期。






2、春季是第二次分蘖高峰期

分蘖分冬前分蘖和春后分蘖。
春分蘖(含越冬潜伏蘖)一般可达7-10万/亩,在冬前分蘖少、群体小的情况下,春分蘖可达20万以上。
起身后期达到分蘖高峰期,拔节后开始两极分化。
在冬前分蘖较少,群体不足的情况下,春季长出的潜伏蘖仍可成穗。





3、春季是形成产量叶片的主要时期

叶片一般分为两类:
A.近根叶(基叶)生长在分蘖节,分冬前出生和春后出生。
B.茎生叶  出生在春季,一般4-5片,是春后特别是拔节后的功能叶,是春后干物质形成的主要功能叶。





叶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干物质的积累(最大叶面积系数5-6最好,主要是旗叶、穗下节间、倒二叶、绿穗的光合作用),是形成产量的基础;上下叶片的大小直接影响株型结构(纺锤形最好),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因此,春季管理的好坏、对叶面积和株型结构的影响,直接导致最后产量的高低。






4、春季是根、茎生长最旺盛时期

A.初生根 一般3-5条,多的达7-8条, 初生根一般在种子萌发开始长出,到第一叶出土时数量确定,在小麦拔节前起主导作用,拔节后其功能逐渐减低,但一直到抽穗期仍有功能作用(大约占10%)。





B.次生根  伴随着分蘖长出的节根,一般每个分蘖节可以长出1-3条;次生根从分蘖发生时开始长出,到拔节期基本结束,从返青到拔节是次生根生长的高峰期,一般6-10条。次生根在小麦拔节后开始其主导作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根系。



C.茎杆  茎杆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就是分蘖节,地上部分伸长形成通常所说的茎杆,地上部分伸长主要是从拔节期开始,到抽穗其结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节间长短和株高高低,进而影响倒伏和产量。







从上述可以看出,春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根、茎、叶、穗,通常所说的根深、杆壮、叶茂、穗大主要在春季管理。



二、需要协调的主要矛盾

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各种矛盾交织的主要时期,促、控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各种矛盾,达到理想的结果。主要矛盾有:

群体和个体的矛盾
温度和水分、养分的矛盾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和地下的矛盾



1、群体和个体的矛盾

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是春季管理矛盾中的重中之重,小麦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组成的,其亩穗数与播种量、冬前群体有直接关系,但调控决定最终亩成穗多少的关键在春季促、控措施。如果促的过早、促的过大,容易造成大小蘖一起长、田间郁闭、群体过大,倒伏威胁加大、个体质量较差,穗粒数、千粒重不够理想,反而产量降低。但如果控的过大,中小蘖死亡,群体不足,也要造成产量降低。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区域从目前的生态条件、品种资源来看,适宜走主茎成穗与分蘖成穗并重适当多穗的路子。


高产麦田的产量结构要求





2、温度和水分、养分的矛盾

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小麦早返青、早生长、调蘖保穗、力争杆壮穗大,所以尽快的提高地温是前提;但是,如果特殊干旱缺水,水分一旦成为限制小麦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时,就不考虑浇水降低地温的影响,先浇救命水。






如果底肥不足,早春小麦严重脱肥,养分成为限制小麦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就先追肥浇水。这些矛盾都是我们生产中常常出现的现象,特别是温度和水分的矛盾是常见现象,春季管理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协调群体和个体向理想方向发展。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和地下的矛盾)

春季促的措施大,就会造成地上和营养生长过快,消弱生殖生长的进程;如果控的措施过大,就会造成地下和生殖生长加快,消弱营养生长的量;而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称的。协调好这些矛盾,才能控无效小蘖,促大蘖成穗,才能既奠定了营养生长基础,又保证生殖生长合理发展,才能实现根系发达、群体合理、个体健壮。



三、返青期管理的重点

水分管理

“底足”即足墒下种,足墒越冬,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前控”即早春控水,推迟春一水,以水调肥,协调群个体结构,防止倒伏。
“中促”即起身到孕穗,这是小麦需水的高峰期,是奠定生物产量基础,实现经济产量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保证水费供应。
“后保”即保证扬花和灌浆水,延长绿叶功能期,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数和粒重。



小麦一生需水与降水规律

小麦一生大约需水260-400方/亩左右,约为400-600㎜。其中,拔节到抽穗(扬花)是需水高峰期占总耗水36.7%,抽穗期为需水临界期。
小麦生育期内(10月至翌年6月上旬)降雨强度小、降水量少,多年平均仅为148.9mm,是小麦需水量的1/4左右,少的年份不足1/5,因此小麦需水大部分需要人为补充。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与降水量对比表




养分管理主要是氮素的应用
根据近年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情况,总体用量上要 “控”,在使用方法上要坚持“底足、后移”,并根据底肥追肥总量考虑的思路确定追肥量。

碱解氮在小麦—玉米养分周年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碱解氮周年循环呈“M”型变化趋势。
从小麦播种至小麦拔节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然后下降至小麦收获;从玉米播种至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又上升,然后下降至玉米收获,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拔节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碱解氮含量最低值出现在玉米播前,这与轮作季氮肥施用和作物吸收呈显著相关性。


四、返青期管理技术措施

小麦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以增温早发为重点,以肥水巧管为中心,促控结合、协调矛盾,实现产量结构三因素协调高产。



今年气候情况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消息:2021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旱涝灾害可能南北连发重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黄淮海地区可能发生“倒春寒”,夏季可能出现洪涝。预计2021年1月至2月,黄淮海大部降水偏少3~8成,气温偏低,部分长势偏弱、镇压措施不到位的冬小麦可能遭受冻害。3月至5月,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多,发生春旱可能性较小,但早春气温回暖快,易出现阶段性强冷空气,发生“倒春寒”几率大。冬小麦抽穗扬花期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过程。6月至8月,黄淮海地区降水偏多,海河、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主要问题:


1、部分麦田群体不足,个体素质差 。由于去冬降温早、积温少,加之部分麦田播种偏晚,造成群体偏小,部分麦田没有冬前分蘖,进而造成群体不足,不利于争取足够亩穗数;与此同时,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次生根偏少,分蘖节不饱满。


2、春草威胁较大。由于去秋11月上旬寒流天气影响,秋草除治面积小,加之越冬和目前土壤墒情较差,麦田杂草的威胁加大。


镇压锄划增温保墒、促小麦早返青早生长

在墒情充足的情况下,影响小麦早返青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搂麦锄划可以提高1-5㎝低温1-2℃,相当于把早春季节提早3-5天,小麦春季分蘖时期延长、分蘖量增加。
同时锄划还可以:
(1)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发达。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
(3)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效养分的分解和转化。
(4)消除杂草,利于小麦生长。


因地制宜,巧用第一次肥水

A.对底肥充足、地力肥沃、保墒能力强、墒情充足的麦田,一般春分蘖较多,如无脱肥、失墒现象,仍可以推迟到拔节后缩心蘖出现后实施第一次肥水。时间大概在4月5日前后。
B.对底肥一般、地力中等、墒情适中,群体冬前较小,春季增长量不大的麦田今年可适当早管,掌握在起身期,两极分化前实施第一次肥水。时间大概在3月20-31日。
C.对底肥不足、地力较弱、墒情不足,冬前群体较小,春季增长量又小的麦田。可掌握在起身前后实施第一次肥水。时间大概在3月10-15日。



追肥量根据总追肥量要求,结合底肥用量,考虑春季追肥量。以尿素为例,
一般高产田氮肥用量掌握在30斤左右;
中产田在26-30斤;
低产田在21-25斤。
地力高的适当减量,地力低的适当增量。
追肥方式:大肥料(尿素)撒施,液体(氮)肥喷施。



根据测报、及时防治病虫草

1、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已经是一项常规的措施,应注意的是用药时期,拔节期禁止用药。主要防除节节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等。
2、病虫害。此时期主要关注麦红蜘蛛。



一、黄淮海各区杂草发生现状
山东省:播娘蒿、荠菜、雀麦、节节麦、 猪殃殃、看麦娘、小花糖芥、麦家公、 泽漆、刺儿菜、麦瓶草、打碗花。
河北省:播娘蒿、荠菜、雀麦、节节麦、大穗看麦娘、麦家公。
河南省:猪殃殃、荠菜、播娘蒿、野燕麦、泽漆、婆婆纳、刺儿菜、打碗花、节节麦、野芥菜、麦瓶草、繁缕、麦家公



一、黄淮海各区杂草发生现状
山西省:播娘蒿、节节麦、荠菜、雀麦、婆婆纳、麦家公、繁缕、宝盖草、多花黑麦草、苦菜、猪殃殃。
陕西省:节节麦、荠菜、猪殃殃、蜡烛草、播娘蒿、婆婆纳、麦家公、野燕麦、刺儿菜、打碗花、雀麦、泽漆。
安徽省北部:猪殃殃、播娘蒿、刺儿菜、荠菜、泽漆、婆婆纳。
江苏省北部: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荠菜、硬草、看麦娘、刺儿菜、日本看麦娘、繁缕、雀麦。



几种优势杂草分布







节节麦








雀麦







除草剂大田药效表现





冬小麦播种后的35-40天是施用除草剂的最安全时期。小麦正值4叶或4叶1心期,对除草剂较为耐受。同时大部分的杂草已经出齐,草龄比较小,小麦又没有分蘖叶片不多(没有封垄)。比较容易喷施到杂草上,此时施用除草剂最为高效。




茎叶处理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小麦田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用药温度!
冬小麦除草要注意天气温度和湿度等。用药时,平均气温应高于6度,而且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期间用药最佳。如果土壤比较干旱时,应注意加大用水量,如果有积水,则会影响小麦除草剂的药效发挥。

2、大风天禁止用药 !
大风天用药容易造成除草剂漂移,影响药效,还可能会对临近作物造成危害等。




3、恶劣天气下禁止用药 !
霜冻、雨雪、冰雹、寒流等恶劣天气下禁止使用除草剂,还要注意施用除草剂前后尽量不要出现这种恶劣天气,一定要注意收听至少3天内的天气预报。

4、小麦苗弱、根系裸露时禁止用药 。
一般冬小麦田都会进行秸秆还田,地块比较疏松,如果遇到天气异常年份,比如暖冬干旱的年份,一定要注意小麦的根系可能因土壤过于疏松而无法深度下扎,或一部分根系裸露,这样的小麦很容易造成冻伤和缺水,是最敏感脆弱的,若此时打除草剂容易对小麦造成伤害。



5、小麦病苗时慎重用药 。小麦生病时不要使用除草剂。近几年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种传或土传病害频发,使用除草剂前先确定一下麦苗有没有生病,如果是生病小麦,最好不要使用除草剂。

6、注意进行二次稀释 。
正确的配制方法是二次稀释法:先将药剂加少量水配成母液,再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喷雾器内,再加入需加的水量,并边加边搅拌,调匀稀释至需要浓度。 切忌先倒入药剂后加水,这样药剂容易在喷雾器的吸水管处沉积,使先喷出的药液浓度高,容易产生药害。 也不可将药剂一下倒入盛有大量水的喷雾器内,这样可湿性粉剂往往漂浮在水表或结成小块,分布不均匀,不但不能保证效果而且喷雾时易阻塞喷孔。另外,药液要用清洁水配制。


7、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避免重喷及过量使用。 有的农民朋友打除草剂时会在草厚的地方重喷几下,或者怕浪费将最后剩余的除草剂一股脑地打到最后的地块上,这种做法是很容易导致除草剂药害的,因为除草剂在正常使用浓度下对小麦是安全的,但是如果过量的使用,小麦自身无法分解,就会对小麦造成伤害。  
8、小麦拔节后,大部分除草剂禁止使用。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小麦方面的内容,添加小编微信(微信号:nongzirenbianji),进群讨论交流


 
分享到
离线茗莱小宋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3-14
冬麦区返青期管理要点,这个不错。多谢楼主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