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不同地区的小麦种植户根据各自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产量提升。
地区性病虫害防控概要
华北麦区:重点应对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和蚜虫的防治,同时注意赤霉病、叶螨和吸浆虫等的控制。
黄淮麦区:条锈病、茎基腐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应作为防控重点,同时不忘白粉病和叶锈病等的防治。
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蚜虫为主要防控对象,白粉病、条锈病等也需注意。
西北麦区与西南麦区:条锈病、赤霉病及蚜虫是重点防控对象,同时兼顾其他常见病虫害。
针对性防治方案
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防治
1.环境监控
春季湿度较大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减少病菌的滋生条件。
2.土壤处理
适时对土壤进行深翻,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3.选择抗病品种
种植抗纹枯病、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提高田间的抵抗力。
4.化学防治
使用科乐美®(12.3%吡唑醚菌酯·4.7%氟环唑悬浮剂)40-60克/亩喷雾或靓润康®(12%肟菌酯·24%戊唑醇悬浮剂)30-40克/亩喷雾,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可结合当地苗情,适当添加生长调节或免疫诱抗剂如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等,提高病虫防控效果。
蚜虫防治
1.生物防治
利用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控,减少蚜虫数量。
2.化学防治
在蚜虫密度较高时,使用三剑刺®(5%联苯菊酯·5%噻虫胺悬浮剂)15-30克/亩进行田间喷洒,控制蚜虫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