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冬的时光里,大都感受着安静与厚重,无论四季的风景如何变化,如果懂得善待与珍惜,就是最美的风景,携一份清静,安心学习《四库全书》之《道德经》。

买了一套《四库全书》,共有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本,《道德经》在第三本子部,如今天文把《道经》看了一遍,后面还会继续学习《德经》,看书本的同时,对认不清的字,在百度上查找、并注上拼音,把《道经》中的每一句话,对比网上的注解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虽然天文已经很认真地学习,但若想有所悟,估计得看两三遍才能懂得一点儿其中的思想和道理。

《老子》又称《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老聃通称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
《道德经》共五千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有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有四十四章,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道德经》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哲学和政治问题,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道德经》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
什么是道?
天文通过学习,自己理解的“道”,是本源和本源之间产生出来的质朴状态。
什么是天道?
“天道”就是自然规律,是“道”在自然界的体现。
以现在人类能了解和理解的方式是这样的:不可见的粒子,形成粒子团原子和电子,然后是分子、然后是细胞、然后是可见的物质、然后是然后是万物、然后是地、然后是天,直至我们目力和能力所无法到达的地方,虽然无法到达,但是我们知道它的存在,老子把这种存在叫做“天道”。
第一章开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释]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万物的本始,而“有和无”是“道”运作时的两种状态。
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释]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有一个混沌之物,先于天地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无声啊空虚无形啊,独立而不衰,无所不在的运行,而生生不息。它是天地产生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释]“反”是道的运动状态;“弱”是道的功用。天下万物产生于“有”,“有”生于“无”。
[另释]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释]道是唯“一”的,唯“一”的道产生阴阳二气,二生三,阴阳二气相冲产生调和状态,阴阳二气的调和状态产生万物。
这里清楚地指出“道”生万物,还把这个生成过程描述出来了。“道”是先于天地、创生万物,打破了天帝创造一切的有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首创。
神奇的“道”既然创造了天下万物,那么它是个什么样子呢?什么叫道的规律?
《道经》第十四章说:“道”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看它看不见,叫做“夷”(无色);听它听不见,叫做“希”(无声);摸它摸不着,叫做“微”(无形)。……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像的形象,这就叫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把握古已有之的道,同它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宇宙的原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但“道”又确实是一个实在之物。
第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míng)兮,其中有精。
[释]大德的样态,只遵循于道。“道”这个东西,恍恍惚惚。恍惚啊,那里面有形象;恍惚啊,那里面有实质;幽幽冥冥,那里面有精气。
总结:在恍恍惚惚之中,有一个混成之物,这个无形的实在,没有名,处于质朴状态,这就是“道”。
“道”有很多特点:
1、“道”是运行不止、无所不在、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第二十五章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2、“道”的运动是一种循环运动,书中称之为“反”、“复”,看第四十章。
3、“道”的运行是以自然为准则的,即以其自身为法则,是一种自然发展,无任何强迫因素,“道法自然”的思想是老子道论的精髓。
4、“道”的最大特点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的这一特性成为老子人生观和政治观的基础。
[释]第十章,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畜养了万物而不自恃有恩,为万物之长者却不去主宰万物,这就是最精深的德性啊!
在绵长的时光里,愿与书法作伴,平常打打太极拳、适当的锻炼身体,感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清纯的生命本色,丰富着内心的踏实,人本来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往复,凡事要想开看开,都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与人无二三。遇到不好的事,那就去经历,也算是增长见识,希望自己能围绕、积蓄一些正能量,修身养性,也算给自身充充电,愿平安幸福、健康快乐地度余年,在学习、健身和感悟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宽心、学会放下,不断地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吧!
202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