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围海
年少暹罗当童工,
耄耋飞泰追旧梦。
物是人非剩惆怅,
唯有耶稣留心中。
阿嫲读书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也许当时周围有人从泰国荣归故里,然后介绍老乡去泰国打工,十二岁的阿嫲跟去打工,也许家境不乐观,当时是1934年左右吧。
阿嫲虽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但后期通过努力,文笔能力与字迹练得不错,与远方的亲人常有书信往来。阿嫲似乎没有固定的工作,在家做些缝纫之类的散工。阿嫲育有六个子女,其中小姑嫁在香港,阿嫲去香港探亲时也会主动找些零工打打。
1990年之前,因距离500多公里,我与阿嫲极少见面,多在探亲之时。我刚出生时,在镇医院发生事故,据说阿嫲过来要同医院打官司。198 9年父亲调动时,阿嫲过来,那时爷爷过世不久,阿嫲装有假牙,有一次吃 鸡肉时假牙掉出来闹出笑话,还谈到当地人说话声音洪亮像吵架一样。
1990年至2008年期间与阿嫲相处较多,之前阿嫲做了一个切瘤手术,很成功,她刚加入基督教,以后更加信耶稣了,差不多每周日都去礼堂做礼拜。阿嫲喜欢做早操,经常清晨五点起床走去惠州西湖边锻炼,所以身体还不错。至近八十岁时,经她不断努力申请,得以乘飞机去泰国找老朋友,只可惜那儿已物是人非,找不回感觉,回来后惆怅许久。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没多久,阿嫲去世,众多教友到殡仪馆唱赞歌,很体面的送别仪式。阿嫲生前倡议厚养薄葬,四年后的2012年惠州市举行第一次海葬,亲人根据她生前的遗愿报名参加了。
20230405
【春宴】阿嫲
-
秋围海农人文苑 2023-04-05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