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放风时不考虑风向,大棚放风口大小相同,以致棚内两头温度不同导致的。在风向不同时,棚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无风或略有东北风(或东南风)时,棚西端的温度要比东半部一般高2-3度、而风较大时,东端反比西端高2度左右。当有西北风或西南风时,东西两端的温差会在3度以上(西端高),且风愈大,温差愈大。
一、依据大棚结构确定放风大小
随着春季棚温的进一步升高,拱度大的大棚应将上部放风口逐渐加大到40厘米左右,以此促进棚内温度的降低,但是对于拱度较小或者使用目数较高的有防虫网的大棚,即使将放风口加大到40-50cm宽,也不一定能将温度降低到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菜农还要通过及时将大棚前脸处的放风口打开,通过过堂风来加快棚内热空气的排出,才能将棚内的温度降低到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
二、依据风向确定放风口大小
在风向不同时,棚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尤其是在刮偏东风或偏西风时,如果大棚上部的放风口大小一致,那么大棚东西两头的温度能够差到3℃左右,这就是同样放风,大棚两头蔬菜生长不一致的原因。
如在刮偏西风时,大棚西头的蔬菜因为山墙的阻挡,棚内的热气排出的相对要少,温度要高,这样在放风时,就应注意将大棚西头的放风口增大,东侧的放风口减小,即使最东侧一间不放风,棚内东头的温度也不会高于大棚西头的温度,所以菜农要注意将大棚西头的放风口敞大。当在刮偏东风时,同样应该将大棚东侧的风口敞大。在下午棚内温度降低时,如果是偏西风,则应先将棚东头的放风口关闭,而棚西头的放风口还应留一点缝隙,以便西头热量的排出,当棚内东西两头温度一致时,再将西侧的放风口关闭即可。而当刮南风或者北风时,才可将大棚东西两侧的放风口敞开到大小一致。只有根据风向的不同,适当调整大棚两头放风口的大小,确保棚内的温度一致,才能促进蔬菜的同步生长。
三、大棚放风注意分次进行
第一次: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5厘米左右大小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排出,同时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补充原料。因为在早晨刚拉开棚时,棚内蔬菜经过晚上的呼吸作用及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时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1%以上,所以这时不能放风,而应在拉棚后,光合作用进行1小时左右时再进行放风,那时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降低到0.01%左右,即使在强光和高温下光合速率也会逐渐变弱。所以,这时要提早放风,让二氧化碳早进棚,为光合作用进行创造条件。
第二次,等棚温上升到28度以上时,将放风口开到最大。对于茄果类蔬菜,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应逐渐将放风口敞开到20-30厘米为宜,而对于生长温度较高的黄瓜、丝瓜等蔬菜大棚,只需将放风口逐渐敞到15-20厘米即可。
四、根据棚前脸高度确定是否设置挡风膜
随着棚内温度的提高,除了利用大棚顶部的放风口放风外,大棚前脸处的放风口也将逐渐被打开,尤其是在4月中旬以后,棚内温度逐渐升高,仅仅依靠大棚上部放风口无法将棚内温度降下来时,就必须将大棚前脸处的放风口打开,通过过堂风来加大放风力度,降低棚温。但是因为棚前脸高度的不同,菜农还要注意挡风膜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大棚前脸外侧地面与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地面相差在25厘米以内的,只要在大棚前脸安装防虫网后打开放风即可,风可以直接吹到植株底部,避免吹到叶片及果实上造成伤害。而对于半地下式高温大棚来说,必须在大棚的前脸处设置挡风膜。因为大棚下挖较深,风从前脸进入大棚后,是直接吹在植株的中上部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棚内湿度较大,果实上有露珠,就容易造成果实皴皮。所以要在大棚前脸部安装缓冲膜,但是安装的方向与大棚后侧缓冲膜反向,让风从贴近棚膜的地方进入大棚中即可。
在利用前脸放风时,大棚前脸敞开放风的时间要比上部放风口打开的时间晚半小时左右,关闭的时间也应该比上部放风口早半小时。
五、大棚放风口注意防风
六、拱棚放风
首先,先对二膜放风,再逐渐将顶部放风口打开。菜农在放风时,因为棚内湿度较大。蔬菜表面容易产生结露现象,如果放风不当,同样会引起蔬菜生长不良。菜农在放风时应首先将二膜的放风口打开,同时二膜的通风口要与拱棚上部的通风口错开,先进行排湿,将棚内的湿热空气排到二膜以外,然后当棚内的温度达到28℃左右时,再将拱棚顶部的放风口敞开进行放风即可。在下午关风时,也要首先将大棚的顶风关闭,关风后棚内的温度还会有所升高,二膜以内的湿气还会排到棚膜与二膜形成的空间当中。当棚内的温度降到20℃左右时,再将二膜的放风口关闭即可。
其次,随着气温的回升,棚内的二膜逐渐撤去后,如果拱棚内温度较高时,菜农还应该逐渐将拱棚两侧的通风口打开,同时避免过堂风直吹,还要注意在拱棚的两侧设置挡风膜,以便让风从植株的底部进入棚中即可,同时挡风膜的设置,还能在夏季时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