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销商“抄作业”系列(4)
农资经销商“抄作业”系列(4)-认知N个误区
                                水肥哥原创第32篇

  市场在不断变化,竞争参数不断升级,对经销商要求越来越高。本质是认知的竞争!商场如战场。任何商业的胜出都是背后认知、执行、复盘等系统思维的胜出。一群男人跟一群男人斗(目前也来不少强悍女人)需勇气、魄力、魅力。未来市场一定是多维度、高纬的竞争,那我们如何拥抱未来新一轮的竞争,要思想上准备好什么“武器?弹药?”这里先从认识一些开始。这里也说明一下:一些小阶段取法、打法无可厚非,不是昙花一现,而求细水长流。收集整理一些观点,如下:
产品
1、跟进:产品一卖火就遇到无数“模仿跟进者”,不想做新品类的“出头鸟”;
2、运气:上量产品背后都是运气好;
3、自由:去厂家贴牌做自主品牌,自由放货,没上游任务,舒服;
上游
1、带飞:一定要选择大上游厂家合作,更风光、面子;
2、焦虑:顾虑上游深度服务后会“下沉到零售商”控制终端渠道,不让厂家业务员接触下面渠道零售商;
3、搭台:接多套同类产品,防止上游调整“空缺断档”;舞台给多个同类上游厂家表演;
团队
1、简单:企业小,团队不用什么文化、价值观;企业挣到钱就行,不用那么多文化;
2、挣钱:做生意就是挣钱游戏,管不了那么多员工的成长,铁打营盘流水兵;
3、顾虑:培养那么多人,最后都成为“对手”;
以上从品类选择、上游选择、团队管理去思考分享“部分经销商的认识”。任何表象背后都是有深层次的本质逻辑。这里大家一一探讨!
一、 产品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
pic

1看到任何产品火爆的背后都是基于系统选择的正确。任何火爆产品的背后都是从趋势把握、人力跟进到增长加持的体系呈现结果。做生意遇到“跟进模仿学习者”是一种常态,它在不断鞭笞提醒“领先者”:想长期赢得保持销冠的步伐,需不断创新、持续努力。领先者”任何畏惧、胆怯、焦虑都是多余的,要习惯有跟进者的模仿,勇敢去做“出头鸟”。如此惨烈市场,出圈不易,若一直不敢去做“出头鸟”,永无出头之日!
2、俗话说得好,凡事有因果。产品火爆靠努力,靠运气。运气背后是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大大小小体系的支撑。敬畏每一个阶段成功者,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看到火爆产品,选择跟进策略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若我们选择跟进火爆品类,一定程度是“间接助攻”别人的领先。建议可从市场痛点出发,研究满足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品类,从原点、作物问题出发,铺垫孵化属于自己未来的品类红利。从作物、土壤出发做产品!


3、关于 “经销商做自主品牌”话题。看似经销商聪明、智慧的一步,但没完善渠道体系、团队体系支撑的品牌,最后都是潦潦草草收场,满足了一下“自创品牌”的快感。最近跟好几个做过自主品牌的经销商沟通过(他们都以失败告终),普遍观点:做自主品牌,没厂家技术支持、故事背书、人力支持,因为是你的品牌,厂家不会赋能给你,只能你自己干,自己干得确实累!若我们还理所当然认为“自由放货、自由发挥、没销售压力”的逻辑成立,但是另外一个维度出现“上游扶持能量、自身职能最大化发挥的缺失”。因为每一个产品的推开,需要厂商联合推进,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经历风雨。纵观农资市场,什么是主流销售逻辑?大部分都是厂商同步合作,在合作动态中不断调整,携手同行。一个经销商观点特实在:如果经销商贴牌能赢,那厂家科学家研究员、厂家销售高手学历高、能力强,他们吃干饭的?(除非你要谋局成为上游厂家的角色,这观点另当别论)。纵观市场,农资销售渠道还是按照基本的底层逻辑在发展,本质就是“专业人做专业事”!自身角色要“做好自己”是“人间清醒”第一步。或许有一些人在自主品牌尝到一些甜头,自由自在布点放货布局,在一种“相对压力不大”的状态下布点,确实“相对舒服”,这也是智慧、聪明的表现,但是另外一个“隐性的灰暗”等着你要去弥补!从职能分工来说,经销商做自主品牌,品牌设计、配方研究、生产学习、营销指导、团队管理。。。这些“厂家功能”都得搞定! 从职能角度来说,厂家归厂家,经销商归经销商,各自分工不同!经销商涉猎太深“厂家职能”,那“经销商职能难以完成、发挥”,毕竟人的精力有限。目前看到很多结果:经销商自主品牌的包装袋挤压、库存挤压、信心挤压,浪费时机,不得了知收场。这是一个共赢时代,钱是挣不完的,拿属于自己的那份。建议慎重!



二、上游选择
  合适自己最好!

  疫情两年里,走访了不少南北方客户,确实有一个强烈信息反馈:一些厂家实力大、有背景,但是合作起来没多久就分开。具体原因是“疫情下各自压力大、厂家品牌投放多、合作条款生硬强势、对经销商理解程度不深”…简单理解:一些“模特美女”确实美丽,但结婚过日子不易!


确实是“资源是有限”,稀缺东西就是昂贵、维护成本高。那“合适过日子”是关键,哪些算是合适方向的上游呢?从优秀经销商分享中归纳如下:
1、选择中型上升型企业,他们一般都会安排业务员做渠道服务。经销商“单边主义干”比不过“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整体服务体系,市场需要“一起搞”;
2、接触到同类产品,建议慎重接盘,一心专注之前选择的品牌;选择了同类,难免影响早前厂商的信心和决心;
3、创新品类需做铺垫!任何新品类红利需铺垫、酝酿。
4、有赋能能力厂家(管理、营销、种植技术等方面),也值得合作;
  大部分优秀经销商观点:优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相伴成长。发展初期,喜欢有销售服务能力的上游,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共赢新品类红利。水肥哥理解,一起“成长共赢”才一起“长久共情”。


三、团队文化

任正非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公司不管大小,对团队文化的理解,首先要打通任督二脉,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价值观问题,这是一个隐性存在的问题,所以大部分经销商老板觉得可有可无!拜访很多经销商的认知:别急,等到一定的规模先!极少数优秀经销商觉得:团队文化越早越好。大部分经销商都是习惯思维:企业小,我老板“皇上”,自己说了算,搞太多虚价值观没意思!。确实每个老板阶段定位不同,每个老板有自身选择和喜好是无可厚非的。但目前农资竞争加速,对经销商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观念得“与时俱进”。公司团队人数3-5个人,如果老板不注重团队文化建设,最后一般都是“光杆司令”公司。从另外角度思考,为何自己的团队还是3-5个人,一直无法突破10个、20人。。。这里会有老板说,当下疫情太难了,招人找死。没利润没营收,公司确实会死,但春暖花开时,你是否准备好了吗?行情即将好时,那我们的人准备好了吗?往日销售战斗里,我们要习惯接受风平浪静中人员的离职,在接受中不断反省复盘自己,为何他们不断离开?背后的道理如同磁铁到场逻辑:企业就是道场,如同一个能量场,为何优秀经销商的团队都是人才济济,而自己都没几个得力干将?一切根源是自己。


背后商业本质就是“领导能量吸引法则”逻辑。除了钱、收益、分配以外,团队文化如同一把火,要点燃,要不断修正。这是吸引人留下关键一步。当下市场环境,员工手下不会喜欢自己老板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坑蒙拐骗、碌碌无为。水肥哥15年农资生涯,接触不少代理商业务员,他们会“炒掉”这样的经销商老板:老板想平庸、躺平,公司不求进取,他们会选择离开。这就是当代经销真实环境。所以经销商想做好,要明白:每个公司优秀公司相似度高,差都是千疮百孔。企业要优秀,必须得用系统思维去思考、执行,而不是蜻蜓点水、昙花一现、头脑发热,而是水深静思、未雨绸缪。我要做一家怎样的公司?带兄弟们要去哪里?如何做得好些?这过程就不少了提及“团队文化”或团队价值观。本质讲你带领的团队的做人做事的风格、理念问题。


基本意思:“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团队文化是社会文化与团队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联系咱农资经销商,设计5个方面:
1、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当地作物情况,比如说:专注差异化新型肥料销售、专注葡萄种植管理等,表达“你是做什么的?”或“你是谁?”
2、愿景:帮助当地农业健康发展、腾飞,比如说:助力柑橘品质上一个新台阶“为什么做这个?”
3、使命:让作物更高品质;“做了为什么?”
4、价值观:帮助客户用户成功、先做人再做事、诚信、踏实、利他、谦虚、勤勉,比如说:诚信赢认可,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以技术输出为中心;(怎么做人做事?)
5、目标:当地细分作物最专业服务商、当地植保方案最专业提供商;(未来成为怎样的?)
以上就是团队文化底层逻辑关键要素,得从原点弄明白才可说懂得理解团队文化。在当下环境,想不明白就出发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水肥哥建议团队文化宜早不宜迟!

产品选择、上游选择和文化打造,对于农资经销商经营尤为重要,望大家用心关注、研究。水肥哥一直认为:农资商业的未来很快进入高维、体系竞争,愿渴望上进的农资经销商朋友先懂。企业发展过程不断求“活得久、活得好”,这是一个艰难、艰险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板,也不是每个人都可做好老板。或许你读了这篇文章启发良多,但互联网、扁平时代,你“隔壁老王”也会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他比水肥哥想得更深,行动更快。。。
  在这里,水肥哥不贩卖焦虑,不兜售竞争压力,内心只想给路上有缘人更多是“目前行情疫情的高位逼抢下,你被点醒、被激活,去掉误区,去掉焦虑,去行动,去行动,去行动。”
Ok,就聊到这。始于原创,原创升维。我是水肥哥,依然思考在路上!相见于江湖!
2022年10月5日 水肥哥(水微覃其炽) 南宁

下一篇:农资经销商“抄作业”赋能系列 5-《农资经销商认知N误区》,期待下期见。
            
登录后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