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语】拜山
清明疫情人限进
中秋过后才拜山
熙熙攘攘不见了
寥寥无几更悠闲

清明时疫情又来,进山受限制,就推迟到中秋过后去拜山了,跟清明熙熙攘攘的人群去拜山不同,中秋过后寥寥无几人去拜山的。

以前听客家人同事说中秋去拜山,有点惊讶。现在疫情期间,家族也两次推迟到中秋过后去拜山,所处之地属客家人地带,也属入乡随俗吧。不足之处是几个阿叔不知为何事争吵起来,用客家话争吵,虽然我在此生活了三十年,但还是学不会客家话,所以也只听个三成。客家话据说是古代中原普通话。

为什么客家人选择春祭与秋祭,百度解释如下:

一是客家人大都在山区居住,耕地资源比较少,坟地一般都离家比较远的,有的更要翻山越岭。而清明的时候也是农忙的时候,“春争时夏争日”,客家人大都是与农业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时间上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

二是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客家人往往会选择过节的时候祭祀祖先,主要是节日食物比较丰富,人神共享,一举两得。清明节期间正处于三荒四月,贫穷人家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于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了。

春祭的时间点选为正月元宵节过后,客家人会将过年期间置办的年货留存一部分用于祭祀;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农闲季节,客家人选在此时将一年的收成供奉于祖先灵前,祈求年年都有好收成。
登录后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