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也要小心这些
——你头脑中有多少“伪知识”
导语: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你因为不小心而接受了一种似是而非的“伪知识”的话,那么当你以它为你做事的起点、做事的方法或者做事的目标时,你最终的结果便可想而知。
——太极营销策划创始人 姜国坤
我们都知道,如今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社会,我们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与此同时,如今也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这其中的互联网仅仅是一种进行信息和知识传播的媒体和工具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多谈论的。正像其它我们经常使用的其它工具一样,工具的改善和优化,只能提升我们做事的效率,降低我们做事的成本等等。互联网同样如此,它作为一种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工具,只是相对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而言,提高了我们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效率,降低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成本,扩大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面积,提升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效果等等。
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巨大问题了。互联网可以说仅仅是一种中性的传播媒体和工具,它既可以用来传播那些可以帮我们排忧解难,为我们答疑解惑的“真知识”。它也完全可以传播那些会导致我们误入歧途,甚至会让我们走入死胡同的“伪知识”。
到这里,笔者非常真诚而严肃地提醒各位农资界的朋友,请你千万不要小看和低估任何一种“伪知识”的破坏力、杀伤力。毕竟,“伪知识”可能会为你的人生、你的家庭、你的企业或者你的生意等等,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都是长期和巨大的。也可以说是终生的。
由于我们每个人在知识的生产和消费方面所具有的两面性——我们既是一个知识的生产者,也同时是一个知识的消费者和受益者。从知识的消费或者受益者角度,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基本上我们都已经非常清楚一种知识能够为我们带来的巨大价值,以及知识对于我们人生和事业等等无比的重要性。毕竟,一种知识既可以让我们获利终生,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但是,这种获利终生和受益无穷,指得仅仅是那些“真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资产或资源。而且它也越来越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用于盈利的工具。而随着这种不断扩大的以知识作为盈利的资源,以知识作为盈利的工具的形势,如果我们接触到的某种知识根本就无法确保其正确性、真实性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小心翼翼了。
可能你也已经发现或者说你也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些无德的营销者,或者无德的农资营销者,为了能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甚至不择手段地编造一些似是而非“伪知识”。这不仅在农资营销比较常见,在其它很多行业也都存在。
当然,针对这些编造和传播“伪知识”的人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无意而为之的“伪知识”。也就是说由于有些人本身的知识水平或者知识储备并不是非常有限的,并不是那么全面、充足。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由于这些人在某方面的无知,甚至可以说由于他们本身就已经是某种“伪知识”的早期受害者,他们自己却一无所知。从而导致他们在因为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知识的再加工或者知识的再生产时,无意间便生成了一些“伪知识”。这中情况最多属于这些人的无心之过。
二,对于这第二种情况,就值得我们小心了。这种情况就是指的就是那些缺乏职业道德,一心只想为自己谋取利益的那些无德之人、无良之人了。这些人由于始终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为了得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一种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故意编造一些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伪知识”。并不断向人们传播,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所以,无论如何目前已经是一个知识型社会、知识型时代。知识,可以说已经成为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一种资源——生存的资源、发展的资源,而且知识即可以看作个人的资源,也可以当作企业的资源。因此,当你接触到某种新的知识时,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特别是那些事关自身职业生涯或者事关自身事业发展领域的知识,更是如此。更要把鉴别其知识的真伪性,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