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稻二化螟,就用新一代六夫丁
-
CHINAN广而告之 2021-03-13 17:10
水稻二化螟,因其会钻蛀到水稻中为害蛀食水稻茎部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又被称为“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初孵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危害,造成枯鞘;长至2、3龄的幼虫,分散蛀入茎内,危害成枯心;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幼虫蛀入危害,造成死孕穗和白穗;在乳熟期危害造成虫伤株,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由同一卵块上孵出的蚁螟危害附近的稻株,枯心或白穗常成团出现,致田间出现“枯心团”或“白穗群”。
螟蛾白天隐伏在禾丛基部近水面处,夜出活动,有趋光性、趋嫩绿稻株产卵习性和原田产卵习性。在发蛾盛期,以分蘖期和孕穗的水稻上产卵多,蚁螟易侵入和成活;刚移栽的秧苗和拔节期、抽穗灌浆期的稻株,因叶色落黄,产卵少。特别是稀植高秆、茎粗、叶宽大、色浓绿的品种和丘块最易诱蛾产卵。
药剂防治:
当分蘖期孵化高峰后5~7天,每亩有“枯鞘团”100个或枯鞘率1%~1.5%;或当破口期,株害率达0.1%时,应进行新一代六夫丁进行防治,效果显著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