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

本来想从种植者的角度来写,但是毕竟自己不种葡萄,强行去写始终隔一层。还是稍微写一写我们自己在做葡萄项目过程中的用得到的一些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不讲具体的事情,不啰嗦。

一、心性的建立
其实就是一个主观能动性。调动内心对于某件事情上的专注与某种技能的快速提升,建立自信的心态基石。在做事的过程中磨炼,既磨炼所做的事情,也磨炼自己的能力,也磨炼心性。不要掉入分析和坐而论道的陷阱,分析的头头是道不如在做事中完善(我只说我所接触的这个事情),因为没有什么高深的想不通的东西。先行动才能碰出可能性。

二、合作的思考
只要在这个行业从业时间比较长的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设想的模式,但是现在没有一个能说得上的高级的或者龙头的企业冒出来,所以是有很多事情能做的,我们这些后辈首先要建立这样的自信,没有权威,在大家看着好像没有什么机会的地方,在好像已经固化的搭配中,其实能做很大事情,只是大家自然而然的绕过了难题,妄图用模式,资源整合去达到目的。说起来简单,殊不知人的思想最难统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情要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这也是难题的根源,这个行业的根源是“人”,解决人的办法在地里。不解决实质,则只是忽悠。

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再去说资源整合,否则没有实力,凭什么整合别人,靠嘴吗?人为因素占主导的行业,尤其需要自身硬,做平台到做资源整合,中间有一步,落地,这是非常痛苦且艰难的一步,欢迎来到人间。

说实话,听了不少,没有什么高深的,人心浮躁的时候,只有把事情做扎实了,真正落到地里,用一个个成功去推进,路才越走越宽,通过狭窄的隘口,才能看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个初步设想其实就可以干了,还是前面说的“在事上磨炼”。这正是那些讲模式的人缺少的,“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不管什么样的模式都涉及到合作,或者说资源整合,首先,自己要有核心能力,厂家做好产品和研发,做苗木的把苗木研究透,什么砧木适合什么样的土壤,适合什么品种,做技术的把技术落地,完善,去建立自己的团队,做果品销售的去对接更优质的资源。我们的核心则是深入到地里,并且把这种扎扎实实的工作扩大。平台时务虚,我们做的已经很好了,“无远弗届”,但是如果只有平台则也是空中楼阁,具体的事情在这里不啰嗦,在葡萄行业平台做不了整合,甚至连活下去都艰难,平台得借助自己切实的能力才能做整合,所以通过技术的落地才是切入这个行业的利刃,不是技术,而是技术的落地,首要目标是种出“好葡萄”。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让技术更多频率的落地,这样才能增长,才能形成团队,才能说往后的模式,否则也只是个体,成不了气候。业务的增长、团队的增长、个人的成长要相互匹配,说简单点就是服务要跟上。

合作的基础目标是双赢,如此简单的道理,却有人“装傻”,在落地的初期遇到的太多。多想想我能得到什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都是千年的狐狸,就别玩聊斋了,都累。

三、“势”的形成
在竞争中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通过团队的力量去攻城略地,市场足够大,当我们的营业额达到一定程度(这里先不说多少),再开拓新的环节和近一步整合,通过之前我们作为扎实的技术推广互联网平台所奠定的行业影响力,营造“环境”,形成势之所趋。还是那句话,行业存在这么久了,还没有看到一个亮眼的行业巨头,不要给自己树立权威。

2021年我们直接合作的基地已经接近2000亩,留下来的和开拓的新的服务站也相当给力,团队在不断扩大,模式已初步走通。

四、多就是少,少就是多
本来想要用这句话讲元素之间的平衡,但是这篇文章写技术不合情景。主要说在落地刚开始的时候产品不够,要完善产品线,现在则是产品有点多了,最近也进入到一个误区,就是做方案时想要把每个产品都放进去,这也是受到了临时的销售的影响,反而忽略了使用的便捷性。所以要开始做减法,把方案简化。

在2020年总结大会和开完之后,那段时间比较焦虑,感觉到巨大的迷茫,一直到又忙起来,才有所缓解。一个是业务量成倍增加,而且很多基地是给予厚望的,甚至是赔的不能再赔了,或者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还有一些个人原因就不提了。葡萄项目进入第二个五年,我毕业也六年了,数字上看不是很长,但是瞬息万变,尤其是这一年,短短几个月攻守易势。
登录后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