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4948阅读
  • 1回复

[水稻]水稻后期管理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oeqqq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9-13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水稻的后期管理技术,要想水稻最后获得高产,稻农们还需要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因为水稻生育后期仍可能遭遇不同程度天气灾害,部分稻区虫害危害严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水稻的相关内容可以下载191APP,里面有大量免费课程可以观看学习。

点击链接观看完整直播:https://v.191.cn/live/pc?cid=1572




水稻中后期肥水管理



科学管水
水稻开花至乳熟,水分反应比较敏感,管水原则是“有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
抽穗开花期一般要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最好控制在2-3cm,3天左右让其自然落干,再进行灌溉,保持活水状态。
灌浆期是水稻需水关键时期保持田间水层8-10cm。


合理施肥
天气晴朗时于齐穗期亩撒施尿素2-3kg,主要是延长叶片功能期,加速灌浆,增加粒重。
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可以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粒和粒重。



赤枯病





(1)缺钾型赤枯 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2)缺磷型赤枯 多发生于栽秧后3-4周,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
(3)中毒型赤枯 根系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而成

稻瘟病(穗颈瘟)






穗颈瘟会在水稻穗颈上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危害;发病早的形成白穗,晚的因穗颈传输干物质受影响而出现谷粒不饱满。
谷粒瘟是在颖壳上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病斑;枝梗瘟是在小穗枝梗上发生。发病部位不同,症状与穗颈瘟相同。



穗颈瘟会在水稻穗颈上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危害;发病早的形成白穗,晚的因穗颈传输干物质受影响而出现谷粒不饱满。
谷粒瘟是在颖壳上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病斑;枝梗瘟是在小穗枝梗上发生。发病部位不同,症状与穗颈瘟相同。



穗颈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穗颈瘟在始穗期最易感染稻瘟病,水稻穗颈瘟一般在抽穗后10天左右开始显症,不同田块的水稻显症时间受温度影响有一定差异,一般齐穗后20天左右田间病情趋于稳定。

防治技术:1、防治时期:水稻穗颈瘟防治关键时期是水稻抽穗15%--20%时期和齐穗期。(若破口前期连续阴雨天,可将首次用药时间提早到水稻破口前5~7天,结合稻曲病防治用药)
2、防治药剂:75%三环唑、40%稻瘟灵、稻瘟酰胺等。

纹枯病





纹枯病防治技术及常见药剂

1、深耕整地并进行一次排灌水,让水流冲走土壤表面菌核减少侵染水稻的病原菌;2、选择抗病品种,一般高秆比矮秆品种抗病性强;3、合理密植及施肥:尤其是氮肥不要过多,否则会影响叶片徒长,田间通透性差;
4、化学防治常见药剂:肟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己唑醇等;

稻曲病






仅在水稻穗部发生,主要危害谷粒;导致水稻谷粒颖壳裂开块状物(病菌孢子座);可防不可治;


稻曲病主要发病因素及防治药剂

1、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晚稻重于早稻;2、气候条件是稻曲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抽穗期遇阴雨及低温天气,加重发生。
3、偏施氮肥造成水稻贪青,影响抽穗时间,病情加重;4、水稻破口前期未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病菌长驱直入。
5、药剂防治: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啶氧菌酯等6、若稻曲病已经侵染危害,选用铜制剂打掉菌球(菌丝体)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红叶病)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病斑呈断续短条状,对光呈半透明,水渍状。许多条斑愈合可使叶片组织大块枯死,在一定湿度下病斑处会有黄色菌脓溢出。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移栽田重于直播田
发生趋势及分布:个别地区分蘖期即开始危害,大部地区在拔节至孕穗期发生较多,普遍从田边开始快速向田间内扩散。


水稻细菌性病--白叶枯






发病症状: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细菌病害,也是一种种传病害,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水孔侵染,导致叶片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发生趋势及分布:水稻后期易发生,难以治疗,分蘖末及破口药预防是关键。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叶枯病流行发生。



发病症状: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细菌病害,也是一种种传病害,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水孔侵染,导致叶片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发生趋势及分布:水稻后期易发生,难以治疗,分蘖末及破口药预防是关键。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叶枯病流行发生。


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治及常用药剂

1、细菌性病害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防治难度极大;2、种子检疫:防治种子带菌;
3、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四霉素·喹啉铜、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等4、药剂防治原则:遵循发现一点,治一块,防一片原则。



稻飞虱




稻飞虱的危害









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稻飞虱多数具有迁飞性,春夏从南向北迁飞。适宜在20-30℃温度下生长发育,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较阴湿的田块容易发生重。短翅型褐飞虱具有群居性,并且繁殖能力强。若田间短翅型虫量多,预示着褐飞虱可能会暴发成灾。
防控方针:预防为主、压前控后;
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第一是在水稻插秧至拔节孕穗前,另外一个是在水稻抽穗期至灌浆初期的时间段;
防治适期:在若虫孵化期,一般早稻在穗期要重点用药,中晚稻从分蘖期就需要重视用药防治。
常见药剂: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 (注意菊酯类药剂慎用,会刺激稻飞虱的繁殖)水稻齐穗后,稻飞虱若发生严重还可用敌敌畏拌细沙土撒施进行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虫源主要来自南方,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2~28℃,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当温度达到30℃以上或相对湿度70%以下,不利于它的活动、产卵和生存。
防治最佳时期:幼虫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虫源一般在蛾峰后10天为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应及时喷药防治。防治时间为第一位,药剂是第二位。
农业防治:灌水灭蛹卷叶螟一般在稻纵基部化蛹较多,等到大部分幼虫化蛹时,灌水10-15厘米,保持3天,可消灭大量虫蛹。
药剂防治(常见药剂):虱螨脲、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虫螨腈等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添加小编微信(微信号:nongzirenbianji),即可进群讨论交流。
 
分享到
离线akancao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4-17
谢谢老师分享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