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508阅读
  • 0回复

[粮食作物]降雨过后,玉米抓紧进行以下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15

连续这几场的降雨标志着我地正式进入雨季,玉米也伴随着这场降雨进入了快速生长期,经过小编调查,我地大部分玉米已经达到7叶期,早播地块已经达到10叶期,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玉米要抓紧进行以下农事管理,保证玉米后期丰产:

一、密切关注天气,尽快喷施玉米化控剂

由于今年6月份的干旱,导致大部分百姓不敢喷施化控剂,而又由于去年的干旱气候对玉米的影响导致今年在化控剂使用上也较为敏感,其实玉米化控是一项很成熟的抗逆减灾栽培技术,合理使用会大幅降低倒伏风险,并且增加产量,又加之近年来玉米播种密度的普遍提高,因此雨停之后需要尽快喷施化控剂,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加霸王根、增强抗倒性,增加产量。

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玉米化控时期是玉米6--13叶期(展开叶),最佳时期是7-9叶期;多数玉米品种7片展开叶时期就开始进入拔节期,基部三个节间日增长量明显增加,此时使用化控剂能显著控制其伸长速度,缩短这三个节间长度,大幅提高抗倒性,切莫等基部三个节间生长定型后在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使用中要掌握看天、看地看庄稼的综合原则来灵活掌握具体的使用时期与用量,比如种植的高杆玉米品种、地块墒情过湿而天气又预报降雨频繁的情况下就要在使用偏早的上限适用期喷施(6-8叶期),反之情况下就要在使用时期的下限适用期(9-13叶期)喷施,同时适当减少用量。

喷施过晚会导致下部节间长,中部短,抗倒性降低:

二、高温高湿严防病害

为因为降雨导致田间湿度增大,再加上此时期已经进入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玉米褐斑病、顶腐病敏感时期,因此我们应密切观察,及时防治: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5叶期以后,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在久旱遇雨年份或二点委夜蛾发生重的年份(虫口传染)一般发病较重。

与玉米苗后除草剂引起的烂芯不同的是这种腐烂是伴有臭味的,同时田间分别比较零散,腐烂植株的相邻株的玉米长势正常,而药害出现时一般比较有规律,腐烂植株相邻株的玉米也常常会出现矮化、黄斑等药害症状出现,腐烂部位没有明显腥臭味。

因此一旦发现发病植株后应立即选择中生菌素或喹啉铜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

玉米褐斑病

发生原因:1、由于目前育种领域缺少对褐斑病的抗原,导致目前高抗此病的品种很少,加之连年小麦玉米复种,田间菌量逐年增加,致病几率大幅增加。2、玉米5~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褐斑病真菌非常容易侵染。3、空气温度高、湿度大。我地7月份若阴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顶腐病
发生原因:近年来玉米顶腐病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加上玉米本身抗逆性差是造成玉米顶腐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发生主要危害玉米抽穗结实,危害损失大,潜在危险性较高。目前正值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玉米顶腐病病菌的侵染流行。
危害症状:在玉米抽雄前均可发生。典型症状为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叶基部水浸状腐烂,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黄褐色,腐烂部有或无特殊臭味,有粘液;严重时用手能够拔出整个心叶,轻病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害虫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多出现在雨后或田间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集中销毁。对于严重腐烂并粘连在一起的叶片,及时用刀片挑开,阻止病害继续扩展,同时也保证了雄穗能够正常抽出。

2、药剂防治:叶面喷施芸天力+喹啉铜或诺普信势赢(苯甲.中生)三、芯叶幼嫩,谨防玉米钻心虫

雨后玉米生长迅速,新叶幼嫩,会增加棉铃虫、玉米螟成虫产卵的趋向性,另外从植保部门获悉,今年甜菜夜蛾、棉铃虫在玉米上的发生危害重于往年,二代棉铃虫落卵量达到百株1700多粒,因此需谨防三代棉铃虫的危害发生,可结合化控加入康宽、拓普万、劲能等长效内吸型药剂及时进行防治。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