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2981阅读
  • 2回复

[昆虫]水稻二化螟来势猛、危害重、寄主广,学会这些防治技巧保证丰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农视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6-18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二化螟是我国各大水稻生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逐年加重,不仅会造成减产,还影响水稻的商品价值,严重影响我们广大农民朋友们的经济收益。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也被农民朋友称为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多,不仅危害水稻,还可危害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都可受到危害,并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初始造成枯心,后期死穗,继而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经济价值。


为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广大农民朋友的收益,小编今天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内容主要包括: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农民朋友们带来帮助。
一、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
1. 成虫
雄虫翅展约为20毫米﹐雌虫约为25~28毫米。头部呈淡灰褐色﹐额白色至烟色﹐圆形﹐顶端尖。胸部和翅基片白色或灰白色并稍带褐色。前翅中室先端有紫黑斑点﹐中室下方有3个斑排成斜线,呈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外缘有7个黑点。后翅白色﹐靠近翅外缘稍带褐色。雌虫体色比雄虫稍淡﹐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


2. 卵
卵块为长椭圆形,卵粒为珍珠白色,几十粒甚至几百粒排列成鱼鳞状,外面涂有雌蛾产卵后分泌的透明胶层。
1.枯鞘及枯心;2.枯孕穗;3.白穗;4.虫伤株;5.成虫;6.幼虫;7.卵块;8.蛹

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背部有5条褐色纵向线,腹面呈灰白色。


4. 蛹
蛹一般长约10~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可以观察到5条褐色纵线,中间的三条比较明显,后逐渐变得模糊,足可伸至翅芽末端。
二、水稻二化螟的为害症状
二化螟主要以幼虫啃食茎秆和叶鞘来影响植株的生长,从而造成水稻产量大幅度降低。水稻在6月中下旬分蘖,二化螟幼虫首先在叶鞘内侧聚集,通过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则会显现水渍状黄斑,后期叶鞘变得枯黄,叶片也逐渐枯死,出现枯鞘;幼虫长到2龄末期后才开始取食心叶,造成植株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的水稻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则会形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受害的茎秆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布满着虫粪,黄色,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


三、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原因
1. 气候条件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
越冬代发生早迟与冬、春季气温有关,冬暖、春旱天气可使二化螟早春化蛹,羽化期提早,发生期提前,近几年春天气温回升快,化蛹期都较常年略偏早。
2. 栽培品种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
螟虫发生危害轻重与种植品种有密切的联系。叶片浓绿、宽大的品种,螟虫产卵多、危害重;反之就轻。南方的籼稻比北方的粳稻重。
3. 水稻生育期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
水稻品种多、杂、乱现象非常突出,插花种植普遍,且直播、机插、手插等多种栽培措施并存,使得水稻的分蘖期、破口期相对拉长,导致大量桥梁田存在,易害田多,为螟虫的生长取食及繁殖提供了优势便利条件。


4. 耕作制度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耕作方式及种植模式的改变,机收稻谷、秸秆稻草还田、免耕面积扩大给二化螟提供了更多的越冬场所,因此造成螟虫越冬基数增大。二化螟危害呈上升趋势。
5. 栽培技术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
水稻栽培制度与二化螟数量的消长和为害有密切的关系,如不同品种的水稻混合种植、生长不齐、使水稻受二化螟为害时间变长,都会导致二化螟危害加重。壮秧移植后,返青、分蘖、抽穗、成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早,能够减轻二化螟危害。
合理施肥,用迟效肥料做基肥,搭配适量的速效肥料,并分期看苗追肥,水稻生长健壮整齐,二化螟为害轻;肥料搭配不合理,如将速效肥料做为基肥,或首次追肥过量,导致稻苗在前期生长过盛,二化螟集中产卵为害,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枯心苗;前期缺肥,苗黄或在幼穗分化期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叶色浓绿,二化螟蛾被诱集到叶片上产卵为害,形成严重的虫伤株和枯孕穗。


6. 害虫抗性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
多年来,酰胺类农药对此虫防治效果好,一直是农户防治螟虫首选药剂,由于连续多年使用,螟虫普遍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且农药施用量也不科学,为了追求高药效,农户常常超剂量使用酰胺类农药,导致环境污染。
四、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时间
二化螟1年发生1~5代,在北方发生2代,一般第二代的为害程度最重。越冬幼虫在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时化蛹,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在6月下旬出现,主要危害水稻秧苗,并造成出现枯心,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旬危害稻穗,形成白穗。成虫白天一般在稻丛或杂草中隐匿,大多在稻株距离水面1.5~3.5厘米处停息,到了晚上出来活动。成虫有趋光性,喜欢在稀植、高秆、茎粗、叶宽大、色浓绿的稻田里产卵。
分蘖期前一般在叶片正面尖端产卵,圆秆拔节后常在离水面7~10厘米的叶鞘上产卵,一般每头雌蛾可产卵2~3块,每块约有70~80粒卵。初孵幼虫喜欢聚集,一般在水稻叶鞘内危害叶肉,受害的叶鞘形成黄色干枯状病斑。长到三龄后,分散生活,通过叶腋进入茎杆,并可以转移到其它稻株上取食,发生严重时,一条幼虫能为害8~10株水稻苗。


五、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措施
二化螟的防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防治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防治效果不佳,也会对造成水稻减产。
1. 农业防治
首先,提倡栽培避螟。集中更换茬口,在合理的前提下推迟栽培时间,通过调整播种期与栽植期错开一代二化螟的产卵高峰期。种植时相近的品种连片种植,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错开稻苗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的吻合期。
其次,及时清理虫蛹。齐泥割稻,冬季翻晒田,以杀死害虫;及时灌水杀蛹,降低虫源基数,对越冬闲田深耕灌水;结合堆肥、沤肥等措施消灭害虫。
最后,科学肥水管理。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早追肥,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再配合磷肥、钾肥等,增强稻苗长势,流水润田,发现虫株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改善灌溉设施,在化蛹盛期前浅水灌田,并在盛蛹后羽化前加深水层,以杀死蛹及幼虫


2. 稻草处理
二化螟的越冬虫源主要来自稻草,因此稻草处理是防治二化螟的关键。将前一年的稻草处理掉,或在这个时期对剩余稻草进行白僵菌封垛处理,这样可以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轻当年病害的发生。
3. 物理诱杀
1) 灯光诱杀
一般在二化螟成虫羽化期,开灯诱杀。此方法适合在规模比较大的稻区进行,采取大型合作社或者群众性统防统治措施,棋盘式连片布局。
2) 性诱灭杀
性诱剂防治二化螟是利用专用诱捕器,引诱和杀灭二化螟雄虫,降低雌雄交配率,降低下代种群数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最终达到保护稻田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的目的。性诱剂需要进行大面积连片使用,春季从越冬代成虫羽化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诱芯诱杀雄性成虫,平均每亩放置1个干式飞蛾诱捕器,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诱捕器底端低于植株顶端10~20cm,随植株生长进行调整,诱芯每隔35天左右更换1次。


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二化螟的天敌资源丰富,如寄生天敌稻螟赤眼蜂、澳洲赤眼蜂、螟黄赤眼蜂、二化螟绒茧蜂等、稻螟小腹茧蜂;捕食天敌蜘蛛、青蛙、蜻蜓等。施药防治时尽量少用广谱性的杀虫剂,以保护二化螟自然天敌,发挥其天敌作用。
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控制水稻二化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一旦幼虫蛀入茎杆内,一般的药剂防治不到。二化螟幼虫从孵化到蛀入茎秆需要大约半个月时间,所以要抓住这段时期,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二化螟的防治关键在于防治时间的把握,田间药剂防治二化螟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好施药的时间,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防治效果。
因此,必须时刻做好预测预报,准确掌握二化螟的化蛹、羽化、卵孵化盛期。当田间见“枯鞘”10%时即可用药防治。药剂的有效时间一般为5~7天,打早了虫卵未孵化为幼虫,药剂不能发挥作用。打晚了幼虫蛀进茎秆,即便是虫子死了植株也活不成。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化学药剂主要用20%杀虫双水剂每亩150~200克兑水喷雾或甩施,也可拌土撒施;也可用5%杀虫丹颗粒剂每亩1000克撒施。
 
分享到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6-28
乱配图,一点都不懂,还发文章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离线华仔大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8-09
大螟、卷叶螟与二化螟都分不清。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