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943阅读
  • 2回复

[原创文章]清末到建国:中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泓澄波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08
— 本帖被 李玉军 执行加亮操作(2019-04-09) —
这次来讲一讲清末到建国的病虫害防治。

  这一部分内容也是我个人比较期待的。为什么呢?因为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减肥减药的双减计划,减少农药用量一部分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一部分是用其他方式进行替代。

  而清末到建国恰好是中国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交叉点,彼时各种传统农业技术已较为发达,同时还未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以那时的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我们的借鉴意义较大。

  


  ▼晚清时期

  害虫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

  
其时危害严重,研究较多的为蝗虫和桑虫。对蝗虫的防治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首先是蝗虫的生活习性:向阳,向火,三时不飞(早晨沾露不飞,日午交媾不飞,日暮群聚不飞),喜干畏湿。这对防治蝗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利用蝗虫向火的习性,可在夜间引诱蝗虫,以火焚之。同时又总结了治蝗的办法,《治蝗全法》一书中写到:治蝗之法有四:一曰除根;二曰掘子;三曰捕蝻;四曰捕蝗。而四种方法的优先级依次降低,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控制害虫发生基数,预防为主的思想。

  书中还对四种防治之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解释。除根:北方冬季或南方春季易滋生蝗虫之处的杂草,纵火烧去,消灭虫源;掘子:农闲之时,集中人力查找消灭土壤中的蝗虫卵,开水浇或者火烧,书中还提到了药物灭卵,其所用药物为百部(一种中药)煎成浓汁,加浓碱水和陈醋,倒入蝗虫产卵处,第二天再倒一次石灰水即可。补蝻捕蝗则多是利用蝗虫的习性,用物理与生物的方法防治。

  桑树害虫防治方面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药剂,比如防治桑虱,要用巴豆研细,和以豆油,那时没有喷雾器,用笤帚蘸了扫一下,这和我们现在用矿物油大概类似,但不知道巴豆起何作用。

  对于吃桑叶的害虫则是用“烟油和水、百部、巴豆浸汁”撒在叶片上,有点现在烟碱的意思。

  当时一般害虫的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1、消灭杂草,减少虫源

  2、深耕冬灌,冻死害虫

  3、合理轮作,防治害虫

  4、选择作物,躲避害虫

  5、冬月种谷,回避害虫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农业防治跟我们今天几乎是一样的。

  药物防治:除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药剂外,当时还出现了利用波尔多液,硫磺熏烟的防治方法。另外草木灰、石灰也被用来防治害虫。

  生物防治:利用鸭子、益鸟吃虫子我们不多讲,讲一下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或者说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治虫的故事。太湖沿岸的农民发现家蚕“脓病”的脓汁具有十分强烈的传染性,受这个启发,他们利用死蚕、死茧浸汁去喷杀桑树害虫,简直不要太聪明。

  病害方面,该时期提出并命名了一些病害如五谷病,并对一些病害如稻热病(今天所称的稻瘟病)、麦黑粉病进行了发病原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办法;一些文献中还记录了利用波尔多液防治马铃薯病害,并写有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

  ▼民国时期

  该时期是我国科学治虫的奠基时期。

  设立了病虫害研究机构

  从1914年开始,各地陆续设置了病虫害防治科。

  1919年,江苏南汇、奉贤两县发生棉尺蠖,南汇县政府组织捕虫局,花钱买尺蠖,耗资两万元。1921年,担心尺蠖复发,南汇县乡绅穆抒斋采纳前果粒东南大学农科主人邹秉文的建议,在南汇县设立了棉虫研究所,昆虫学教授张巨伯及助教吴福祯在此进行了棉虫生活史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是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和防治害虫的发端。我觉得这值得纪念一下。

  民国时期各地设立的相关机构进行的相关工作大致如下:

  1、各类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

  2、采集制作和收藏昆虫标本

  3、收集和收藏昆虫图书

  4、举办病虫防治讲习会

  5、柑橘害虫防治与研究

  6、开办治虫人员养成所

  7、建立杀虫剂实验室及机械室

  8、出版《昆虫与植病》刊物

  这为我国后来的科学防治病虫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与考察重要害虫

  民国时期,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面积的害虫考察与研究,摸清了多种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治办法,如防治水稻螟虫:采除卵块;点灯诱蛾;拔除枯心叶等。

  生物防治也有了一定进步。对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了研究,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捕食性昆虫则试图引入过澳洲瓢虫来消灭柑橘介壳虫,在中国本土也发现了多种捕食性瓢虫;还有一些寄生菌也被发现。

  药剂防治方面我们一方面研究中国本土的药用植物在杀虫上的功效,进行了一些杀虫植物的相关研究,如闹阳花、雷公藤、苦树皮、鱼藤、除虫菊等。另外一方面还进行了混合药剂的研究,如棉油、石碱与肥皂制成的药剂防治棉蚜,后期还有鱼藤番枧剂,辣蓼番枧剂等。同时该时期我们还首次试制成功了化学药剂砒酸钙,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

  病害方面,我国于1916年正式由中国人自己开授植物病理学课程,而之前这门课是由日本人来教授的。自1913年设立植物病理研究机构以来,各地研究机构进行了作物主要病害的研究,包括致病菌的研究。

  在病害防治方面,1919年年我们就开始推广温汤浸种防治小麦黑粉病,后来美国人又给我们推荐了碳酸铜拌种,大大降低了作物的病害损失。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各项研究继续进行,相关成果也进行了推广。重点介绍一下药剂的研究,这一时期成立的药剂制造示范厂研制了生产上急需的砒酸钙、砒酸铅、碳酸铜、DDT、六六六等十多种药剂。

  东北日占区还采用了撒施一种叫做“代利斯”粉的东西来防治棉蚜,居然增产7成,查了很久也没查到这“代利斯”是什么东西。其他药剂还有乌斯浦仑、福尔马林、赛力散、谷仁乐生、王桐等。

  这就是那段历史时期中国农业如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由于篇幅的原因,很多细节未能讲到,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可以留言,我会把资料发给你。

  下次园艺科技见!

  
来源于小农哥农技早八点


  
1条评分农币+100
李玉军 农币 +100 乐于助人,非常感谢。 2019-04-09
 
分享到
离线今朝风流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08
学习
离线李玉军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4-09
乐于助人,非常感谢。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