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2060阅读
  • 0回复

[作物健康]柑橘褐斑病高峰将至,请抓紧防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0
柑橘褐斑病是由链格孢菌引起的一种柑橘真菌病害。受该病原菌侵染的部位会产生褐色的坏死斑。
该病发病早、侵染时间长、危害重,对感病品种的枝、叶和果实均可造成为害,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复发。常引起落叶、落果、枯梢,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严重影响相橘的品质与产量。


柑橘褐斑病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或橘与橙的杂交柑橘,以及葡萄柚等。

图为褐斑病常见易感病品种



除图中常见品种外,至今在我国经实验室确定有链格褐斑病发生的柑橘品种还有八月橘、天草、费尔切尔德、和塘房橘等;另外,马水橘和紫金春甜橘也轻度感病。


链格孢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形成坏死斑,最终导致落叶、落果、枯梢。

图为柑橘褐斑病发病特点以及柑橘各组织发病的特点






叶片感病
柑橘褐斑病幼叶症状

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叶片症状







新梢感病

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较大枝梢的木质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

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幼果感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果实感病

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


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流行规律
褐斑病发病早、侵染时间长,以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病最重。


在各次新梢中,以春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夏梢发病最轻。

病害的发生与降雨有关,但露水也能足以引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在适宜温度下(20~29 ℃),叶片持续湿润,病菌仅需8小时即可完成侵染。





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苗木:苗木用杀菌剂消毒后方可引进,最好使用脱毒苗。


改进栽培措施:新建的果园,特别是选择了易感品种的,应在地势较高通风透光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对于湿度大的果园,要通过开深沟排水措施降低果园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的条件,减轻病害发生。


加强树体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并配合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并促进新梢抽发整齐和快速成熟,缩短感病期。


减少初侵染源:柑橘采收后,最迟可在春梢萌芽前,剪除病枝、病叶,移出果园集中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对于荫蔽严重的果园,应进行大枝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缩短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


化学防治
根据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应在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抓准时机施药,其中以春梢3~5cm时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为关键,秋梢期根据发病情况再喷药1~2次。




药剂推荐:
用诺田+捷菌+胜炭均匀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喷施应做到不漏喷,上下喷施均匀。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