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425阅读
  • 3回复

[聚焦三农]2017年,果农出路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山水相宜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13
一、要想价高,必须由多变精,由差变好,由低效变高效
先讲一个故事。
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工作了一段时间,不想走了。舍不得离开的原因竟然是:他曾经有个梦想,买一个大西瓜,“咔嚓”--一切两半,然后用勺子挖着吃。这算啥梦想呢?对中国人来说不是很平常的事吗?
日本一个西瓜大概两三百人民币,一个哈密瓜大概也一二百。苹果不用说,也比较贵。栽培历史130多年,产量不到100万吨,不到运城的一半。少而精,少而贵。大概就是日本水果产业的现状。为什么中国西瓜、水果便宜?——多嘛。
要想贵,怎么办?少一点,好一点,自然就贵了。
我们一直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简单,因为供需失衡,从供给方,也就是生产方改呗。 种植区域结构要改;种植品种结构要改;供求的量和质结构要改等等,都要改。这三五年我国的苹果产业会面临新一轮的大动荡、大调整。对很多果农来说,都将面临很痛苦的选择。甚至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感觉要被果园抛弃了,被市场抛弃了。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在我国主产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苹果种植户平均种植规模为7.98亩。用3700万亩种植规模除一下,我国苹果种植户为464万户。什么概念?德国6000个苹果种植户,波兰也是几千户。如果每户平均2个人,就意味着我国有近1000万果农是种苹果的。1000万人,专注一个产业。从中国苹果30年的发展来看,这曾经是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现在,这个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那么多人,产了全世界53%的苹果,出口才3%。出口加上加工,才几百万不到1000万吨,还剩下3000多万吨要在国内消费掉。而国内消费水平也就在2000多万吨。肿么办?
由多变精,由差变好,由低效变高效。除此,没有别的出路。

二、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酷,消费倒逼生产质的改革
中国苹果30年,是红富士狂飙突进,一统天下的30年。中国苹果产业的两个黄金十年,离不开技术推进,包括套袋技术的推进。
但走了很远很远,我们一回头,发现不对。我们红富士苹果产量太大了,品种太单一了。我们的红富士苹果总量,是世界其他国家红富士总量的十倍。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种红富士苹果呢?
因为我们喜欢吃红富士,亚洲人喜欢吃,偏甜。而还有根本一条:吃的人喜欢,但种的人不喜欢。红富士虽然好吃,但却是最难管的一个苹果品种,很难伺候。
所以,红富士系一百多个品种,但在日本,在它的发源地,红富士苹果的种植比例已由50%多,下降到35%左右。但在我国,红富士比例高达70%以上。
这么讲吧,在全球范围内,种植比例超过1%的苹果品种,也就十几个。在几乎所有的苹果种植国家,没有哪个品种的栽培比例超过20%,而我们一个红富士超过70%。同时,我们的体量是全球的53%。可以这么说:中国是一个超级红富士苹果生产国。
这种品种结构单一、生产方式雷同、集中上市、同质化竞争,甚至可以说是"窝里斗"现象,问题非常严重!结构非常不合理!市场风险非常大!二三十年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意识到品种问题的严重性。
我记得在20年前,我们就提出“三改”:改观念,改树形,改品种。九几年到00年,也就是产业第一次高峰之后,曾引发一轮品种潮。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从国家层面也没有引起重视。我们现在90%以上苹果品种都是“洋品种”。在当时,传统的老果农、老观念、老市场,红富士还有发展空间,加之当时的消费环境,经济环境还不错,所以有产量就有收入,有质量就有高效益。而现在,一切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已在倒逼苹果产业进行质变。

三、中晚熟品种结构要调整,选择好品种遵循三原则
种什么好,发展什么品种,怎么调整,要根据市场、根据气候、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区域化布局,差异化发展。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牛......
最近两年,关于红富士最优产区应该在海拔八九百米以上的提法很明确,而事实也在印证这一点。在全国大多数果区控制苹果面积发展,在下大气力调减面积的同时,陕西、甘肃、新疆等高山、高海拔区域却在大力发展苹果。
非绝对优生区怎么办?避其锋芒,扬其特长。
“运城水果”目前的早、中、晚熟果的比例是15:20:65。
区域内调优目标是20:30:50。
我个人建议,在苹果产业领域,放大到全国来看,“运城苹果”早、中、晚熟的比例应该逐步调整为30:30:40。

为什么这么讲呢?
运城的优势自不待说,北纬35°,年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520毫米,无霜期220天,日照达2300小时。典型的日照长、温差大、土层厚、海拔高、雨量多......
雨量多未必是好事。拿红富士苹果来说,运城9、10月的雨量能占40%,而那时正是红富士苹果脱袋、着色、上市期......所以,运城这个独一无二的区域性小气候,最适合发展早、中早和中熟苹果品种。
在苹果产业领域,早期品种比速度,谁早谁卖价高;中期品种比价格,谁有产量优势、价格优势,谁就能胜出;晚熟品种比质量,“清明”过后,谁的质量好、品相好、口感好,谁就算押对了宝。


在苹果产业领域,运城的果农如果没有绝对胜算,那么可以发展桃、冬枣、核桃、樱桃等产业。你从近几年种植结构调整来看,我们聪明的果农朋友,其实已经在悄悄进行这方面的调整了。
中农乐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几年来,中农乐在稷山、永济、平陆、灵宝开始建设规模化示范基地,就涉及到核桃、冬枣、桃、樱桃和中早熟苹果。除了品种示范、规模化种植示范,更深的意义在于,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模式探索,全闭环生产销售模式示范。


非适宜区刨了果树种什么?
我不可能给出具体品种。但有个标准答案:“三好”。
好吃,好管,好看。
好吃第一,好管第二,好看第三。
这其实是张文和老师的“种什么”标准。它完全符合当下国际国内市场和核心消费群体对水果品质的真正诉求。也是这个苹果大师、"果神"几十年风雨走来,带给我们宝贵经验。
好吃、好管、好看!


作者: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肖龙
1条评分农币+51
沈贵阳 农币 +51 高质高效是关键 2017-09-13
 
分享到
离线木兰源头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9-13
如果所有的农产品能够按消费数量来定产量,然后把这些产量按适宜种植的区域、品种、种植户面积分摊,并在质量上要求优质、好看、好吃,那就不会产生什么农产品滞销事件。
离线我是老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9-13
围观一下
离线沈贵阳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9-13
高质高效是关键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