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7017阅读
  • 45回复

[人民网山东三农在线]供应周麦27西农979西农9718平安8号济麦22周麦22周麦16小麦种子 18603774896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13
供应周麦27百农207西农979西农9718郑麦7698平安8号濮麦9号济麦22矮抗58衡观35周麦22周麦16豫农202小麦种子 18603774896  QQ405971949
 
分享到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9-14
乡镇的可以直接拿货吗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9-14
回 星臣vs星羽 的帖子
星臣vs星羽:乡镇的可以直接拿货吗 (2014-09-14 09:34) 

可以,少了物流,多了货运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9-18



现金为王 17:16:47 登海618今年青枯病严重
现金为王 17:17:02 没有栽植最好
桃李村 17:17:32 我明年要汉单777
现金为王 17:18:25 汉单777表现怎样
桃李村 17:20:32 广适,适合夏玉米,活杆成熟,高产
现金为王 17:21:30 没有宜单629好吧?
桃李村 17:22:20 我再了解吧!
现金为王 17:22:29 好的
桃李村 19:36:10 汉单777比宜单629产量高,抗性好,比蠡玉16增产十几个百分点,更适合作为夏玉米种植,在国内绝大多数地方均可种植,冯先生了解一下吧,如果可以,明年可给我们供应此品种!
现金为王 19:37:11 好
现金为王 19:38:27 和605比较呢
桃李村 19:48:53 605和伟科702是富裕型品种,对土地,气候要求严格,伟科702在我们这不行,605表现没有蠡玉16好,汉单777在湖北去年审定的,审定数据对比蠡玉16增产十几个百分点,公告适合湖北作为夏玉米品种!
现金为王 19:50:33 好的·你有公告全文吗
现金为王 19:51:09 我怎么·看·是·适宜春播
桃李村 19:53:19 此品种能适应比较贫瘠的土地,我找一下公告,找到后发给你!
现金为王 19:55:03 好
桃李村 19:55:38 汉单777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H70202”作母本,“H7049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二、特征特性:    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苗势略弱,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7-10个,花药、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苞叶覆盖较完整,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因为气候原因,各生态区株型表现略有差异:株高255-280cm,穗位高100-115cm。穗长18-22cm,穗粗5.0-5.4cm,穗行18行,行粒数35-40粒,果穗苞叶长度适中。百粒重31-37g,出籽率87-90%。春播生育期109-130天,夏播生育期95-105天,抗倒性强。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0g/L,粗蛋白(干基)含量9.68%,粗脂肪(干基)含量4.04%,粗淀粉(干基)含量72.08%。抗病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抗性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南方锈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1级),感纹枯病(2级)。三、产量表现:    湖北:2009年参加公司多点品比试验,在襄樊夏播试点,该品种亩产为717.0kg,较对照浚单20增产18.0%;2009-2012年参加湖北省春播玉米试验,较对照宜单629增产2.9%-3.6%;2012年参加湖北省夏播玉米试验,较对照蠡玉16增产12.56%。    安徽:2010年参加安徽省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亩产572.1kg,较临近对照农大108增产24.02%,7个试点全部增产,在47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1位;2011年参加省B组区域试验,8个点7个点增产,增产幅度4.12%-22.65%,1个点减产8.79%,亩产544.6kg,较参试品种亩产均值(514.7kg)增产5.80%,较对照弘大8号增产10.57%,达极显著水平,居B组13个参试品种(含平均值)第3位;2012年在B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39.7 kg, 8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3.39-16.45%,平均较对照增产11.40%,居本组14个参试种第1位。    河南:2012年参加河南省玉米预试,各预试点平均产量712kg/亩,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26%,进入河南省区域试验。    内蒙:2012年内蒙进行鉴定,均产926kg/亩,比当地主推品种丰田6号增产6.2%,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国家试验:2012年参加国家玉米审定预试,经专家鉴定,综合表现突出,已进入国家西北和东南区国家试验正试。    东北三省:2013年已报审东北三省预试。四、栽培要点:    汉单777可作春夏两季种植,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为宜,适宜播种密度每亩3500-4000株;夏播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为宜,播种密度控制在每亩3600-4200株,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播种时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40kg作基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25kg,并注意防治玉米螟。五、适种区域:    该品种适应性广,湖北、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东部及东北地区均可引种示范种植。
现金为王 20:12:18 谢谢
桃李村 20:12:46 客气了!


供应登海605先玉335伟科702蠡玉16正大12正大999隆平206登海9号汉单777中科11农华101玉米种子和矮抗58西农979西农9718郑麦9023平安8号周麦27衡观35郑麦7698豫麦58百农207周麦22周麦16良星99小麦种子         18603774896        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9-24


豫种〔2014〕51 号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关于印发2014年小麦品种利用暨秋播布局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种子管理站:
      现将《河南省2014年小麦品种利用暨秋播布局意见》印发你们,望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综合考虑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在不同年份的表现,因地制宜选择和推荐品种,科学制定当地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正确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为明年我省小麦生产打好基础。
2014年9月5日

河南省2014年小麦品种利用暨秋播布局意见
      2013-2014年度我省气候适宜小麦生长发育,大部分小麦品种长势良好,发挥出了各自增产优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缺陷。随着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和病虫害的加重,对品种抗逆性和抗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品种利用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此,在全省各地市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提出2014年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河南小麦品种利用情况据全省各地小麦品种考察统计,2013-2014年度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8055万亩,与上年度基本持平。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品种有周麦22、矮抗58、郑麦366、西农979、郑麦7698、洛麦23、众麦1号、豫麦49-198、周麦16、郑麦9023、衡观35、中麦895、先麦8号、平安8号,这14个品种种植面积达6340万亩以上,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79%,其中100万亩以上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6000万亩。全省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先麦8号、偃展4110、豫麦18-99、怀川916、先麦10号、兰考198、邓麦996、平安7号等种植面积640万亩左右。
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评价 1、周麦2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级分化快,抗病、抗倒能力强,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对肥水要求较高,增产潜力大。因春季对低温较敏感,利用上注意倒春寒影响和防治赤霉病、纹枯病。预计今年秋播面积进一步增加。 2、矮抗58: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根系活力强,矮秆抗倒,成穗率高,耐后期高温,丰产、稳产性好,是多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在利用上注意防治赤霉、纹枯、叶锈等病害。预计今年秋播面积保持相对稳定。 3、郑麦366:属半冬性多穗型优质强筋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快,抗倒性好,品质优良。春季发育快,对春季低温敏感,推广种植中注意做好良种良法配套,防止倒春寒及纹枯病为害。以订单种植为主,预计今年秋播面积稳中有升。 4、西农979:属半冬性偏春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抽穗早,成穗率较高,灌浆速度快。抗倒春寒能力偏弱,在利用上注意防治白粉病等病害。预计今年秋播面积相对稳定。 5、众麦1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发育稳健,分蘖力强,结实性好,较抗倒伏,后期灌浆快,籽粒饱满,丰产稳产,成熟落黄好。在利用时注意防治白粉、条绣、纹枯等病害。 6、郑麦7698:属多穗型优质强筋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一般,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饱满度好,熟相好,在利用上注意防治赤霉、纹枯等病害。加大宣传推广,结合订单农业,预计秋播面积会有增加。 7、洛麦23: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成穗率较高,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冬季抗寒性较好。成穗多,穗层整齐,丰产性好,对肥水敏感。在利用上注意防治纹枯、叶锈等病害。 8、豫麦49-198:属半冬性品种。幼苗生长健壮,分蘖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根系活力强,耐旱,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在我省西部种植面积大,在旱肥地有较好表现,注意防治白粉、纹枯等病害,预计今年秋播面积保持相对稳定。 9、周麦16: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矮杆抗倒,穗大粒多,成熟落黄好;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主要在豫北地区利用,利用时注意倒春寒的影响和纹枯病、赤霉病的防治。 10、衡观35:属半冬性偏春早熟品种。对春季低温及干旱天气敏感,较抗倒,耐后期高温,抗干热风、耐穗发芽,成熟早,落黄好。主要在南阳和驻马店地区利用。 11、平安8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结实性好,耐后期高温,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熟落黄好。注意纹枯病和赤霉病的防治。预计秋播面积将有所增加。 12、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具有株型紧凑、灌浆快、成熟早、落黄好、籽粒饱满度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中、南部麦区中晚茬地种植。 13、周麦27: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灌浆快,穗较大,结实性好。在利用上注意防治赤霉、纹枯病。预计今年秋播面积会增加。 14、丰德存麦1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强筋品种。苗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春季返青起身快,根系活力好,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在利用上注意防治赤霉、纹枯病等病害,高产田注意防倒伏。 15、百农207: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长相清秀,茎秆粗壮,抗倒伏。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成熟落黄好。在利用上注意防治赤霉、纹枯、白粉等病害。 16、周麦26: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结实性好,耐热性好,灌浆速度快,熟相好。该品种丰产稳产,在利用时注意纹枯、赤霉病的防治,高产田防止倒伏。 17、兰考198:属弱春性大穗型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春季起身发育快,抽穗早,抗倒伏,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利用时注意良种良法配套,防治白粉和赤霉病。 18、焦麦266: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春季返青早,起身快,成穗率较高,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成熟落黄好。注意防治纹枯、赤霉等病害。 19、豫教5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分蘖力强,籽粒均匀,商品性好。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20、中麦895: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长相清秀,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注意防治纹枯病。 21、开麦21: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长势偏旺,分蘖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性好,结实性较好。 22、漯麦18:属弱春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根系活力强,较耐高温干旱,灌浆速度快,落黄好。注意良种良法配套,高产田防止倒伏。 23、许科718: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亩成穗中等,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丰产性好。 24、中麦175: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和成穗率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灌浆快、落黄好,抗倒伏,水肥利用率高,适应性广。适宜旱地推广种植。 25、先麦10号: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分蘖力较弱,亩成穗中等。抽穗早,灌浆速度快,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主要在河南南部利用。 26、新麦26:属半冬性中熟优质强筋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好,该品种抗倒伏能力一般,在利用中严格控制播量,做好良种良法配套。 27、汝麦031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较健壮,春季起身拔节快,抽穗早,较抗倒伏,耐后期高温,籽粒灌浆快。另外,生产中表现较好的新品种还有周麦28、郑麦3596、郑麦583、郑麦379、怀川916、中育9307、郑育8号等品种。旱地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洛旱6号、洛旱7号、焦麦668、西农928等品种。
三、小麦品种布局利用原则在全省及各市(县)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品种在各地的表现,经过专家论证,提出2014年小麦品种利用原则及秋播布局意见,供各地参考。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总的原则是:以稳产、高产为中心,以抗灾、避害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良种良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突出稳产、高产、抗病品种的主导地位,根据优质麦订单的需要,积极稳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逐步压缩不具产量、抗性优势的老品种,提高小麦生产的整体抗灾能力,力争实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中北部麦区:包括沙河以北的郑州、漯河、许昌、平顶山、洛阳以及黄河以北水浇地。该区域生产条件较好,灌溉面积较大,产量水平相对较高。品种利用时应尽量选择半冬性中熟或早中熟的高产、优质品种,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种。东部麦区:包括商丘、周口、开封等市,该区域生产水平也较高,但春季倒春寒发生概率较大,品种利用时尽量以春季发育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和锈病、赤霉病较轻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合理搭配弱春性品种。南阳盆地麦区:该区品种布局时应考虑半冬性早熟品种与弱春性品种的合理搭配,选择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耐纹枯病和赤霉病、抗穗发芽、抗倒品种。信阳稻茬麦区:包括信阳市以及南阳、驻马店市南部以稻麦结合的地区,该区域降水量较大,田间湿度大,病害发生重,品种布局时应以耐湿、耐渍、抗或耐穗发芽、抗病(对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有较好抗耐性)、熟期偏早的高产、优质春性或弱春性品种为主,发挥早熟品种躲病避灾的优势。旱作麦区:包括洛阳、三门峡、济源、平顶山、郑州等中西部浅山和丘陵地区,该区域灌溉能力差,小麦生长靠自然降水维持,生产上适宜种植耐旱性较好的旱地品种,同时注意抗寒、抗病性(抗锈病和黄矮病),保证旱作区小麦的稳定发展。
四、2014年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意见豫北麦区:早中茬以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周麦18、周麦16为主,搭配众麦1号、平安8号、丰德存麦1号、新麦26、豫麦49-198、周麦28、中育9398、郑麦7698、洛麦23、百农160、豫教5号、百农207、中麦895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偃展4110、怀川916、花培8号、西农9718等品种。豫中部麦区:早中茬以矮抗58、周麦22、周麦18、豫麦49-198为主,搭配种植郑麦366、西农979、丰德存麦1号、郑麦7698、平安8号、许科1号、周麦16、新麦26、豫教5号、豫农416、百农207、周麦26、周麦27等品种;晚茬种植平安6号、周麦23、兰考198、洛麦24、开麦20、西农9718等品种。东部麦区:早中茬以矮抗58、众麦1号、周麦22 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79、豫麦49-198、洛麦23、新麦26、周麦24、泛麦8号、汝麦0319、中麦985、豫教5号、百农207、周麦27、周麦28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兰考198、怀川916、开麦20等品种。南阳盆地麦区:早中茬种植西农979、衡观35 等半冬性早中熟品种;晚茬种植郑麦9023、先麦8号、先麦10号、兰考198、洛麦24、众麦2号、偃展4110、04中36、豫麦70-36等弱春性品种。信阳稻茬麦区:主导品种以偃展4110、郑麦9023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79、衡观35、豫麦70-36 等品种。旱作麦区:旱肥地以洛旱6号、洛旱7号为主,搭配洛旱8号、洛旱10号、中麦175、偃佃9433等品种;旱薄地种植洛旱6号、洛旱7号、西农928等品种。根据近年小麦新品种展示情况,各地可以从百农207、周麦32、漯麦18、周麦28 郑麦3596、平安9号、豫农211、中育9307、郑育8号、洛麦24、郑麦583、郑麦379、中育9398、郑麦0856等新品种中选择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供应登海605先玉335伟科702蠡玉16正大12正大999隆平206登海9号汉单777中科11农华101玉米种子和矮抗58西农979西农9718郑麦9023平安8号周麦27衡观35郑麦7698华育198兰考198周麦22周麦16良星99小麦种子         18603774896        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9-28



农业部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在高起点上,明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一、黄淮及北部冬麦区
  该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产区。本区生产条件较好,光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00-900毫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小麦10月上中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获。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为害较重。该区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根据各地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选用适宜品种。一是因天选种。根据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严禁跨区种植和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北部冬麦区严格选用冬性品种,黄淮冬麦区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二是因地选种。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缺水地区选用耐旱节水稳产品种。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选用抗旱耐肥品种。三是因灾选种。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适当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四是因病选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降水偏多、渍涝严重的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五是因质选种。根据市场需求,选用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的优质品种。六是严格引种换种。根据生产条件变化和产量提高更换新品种,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主推品种的同时,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质量。
  2.种子处理。加强小麦种子处理,切实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可以推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病时间。根据各地小麦品种抗病性、发病程度以及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合理选择药剂。严格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适当增加药剂拌种后用种量。
  3.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要求长度≤10厘米,均匀抛撒地表。将已粉碎的秸秆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术,必须要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秸秆还田后要灌水踏实,如果墒情适宜要及时耙压。
  4.深耕(深松)耙压。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压,或深松30-35厘米再旋耕耙压,以破碎坷垃,沉实土壤,利于根系下扎,防止透风跑墒,保苗安全越冬。深耕或深松的效果可持续2年,1年深耕或深松,2-3年内旋耕整地即可。一年一作旱地休闲麦田深耕、深松应在7月上旬进行,利于纳雨蓄墒,结合播前耙耱收墒。
  5.浇水造墒。坚持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当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要先造墒再播种。对不能及时造墒而播后浇蒙头水的麦田及时划锄,防止土壤出现裂缝,减少土壤水分散失。
  6.施用基肥。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和追施各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亩产200-300公斤的低产田亩施纯氮(N)6-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氮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300-400公斤的中产田亩施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400-500公斤高产田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500公斤以上超高产田亩施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二)播种
  7.适宜播期。一般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培育冬前壮苗,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要保证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00℃,同时还要考虑天气条件、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等情况。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0月5-15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
  8.合理播量。合理播量、适宜基本苗数是奠定高质量群体的起点,也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措施。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播量。二是播种早晚,播种早的播量适当较少,播种晚的播量适当增加。三是地力水平,土壤肥水条件较好的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一般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0-30万,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5-25万,黄淮南片15-18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5℃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9.精细播种。用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小麦播种机播种,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种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10.播后镇压。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要保证镇压力度,确保镇压质量,做到踏实土壤,减少田间墒情散失,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扩大壮苗比例。
  (三)冬前管理
  11.浇越冬水。对缺墒的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夜冻昼消、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上大冻前完成。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对于土壤墒情适宜、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麦田,冬前可不浇越冬水。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在每次降雨后要及时划锄保墒。
  12.化学除草。近年来,禾本科恶性杂草有逐渐发展趋势,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要立足春草秋治,抓好秋季化学除草,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时进行。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亩用6.9%骠马乳油60-70毫升加水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节节麦、雀麦,亩用3%世玛30克或3.6%阔世玛20克,加水喷雾。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碱茅、硬草,在小麦出苗后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500-600克,加水喷雾。
  13.防治病虫。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750公斤,顺垄浇灌;或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250-300毫升,兑水10倍,拌细土40-50公斤,结合锄地施入土中。麦黑潜叶蝇发生严重麦田,亩用40%氧化乐果80毫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加水40-50公斤喷雾;或用1%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喷雾,兼治小麦蚜虫和红蜘蛛。防治小麦纹枯病,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小麦胞囊线虫发生严重田块,亩用5%线敌颗粒剂3.7公斤,在苗期顺垄撒施,并及时浇水,提高防效。
  14.严禁啃青。要加强冬前麦田管护,管好畜禽,杜绝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该区包括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以及河南信阳市,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本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地势低平,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左右。种植制度以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为主,小麦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收获。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渍害和高温逼熟,穗发芽时有发生,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为害较重。该区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选用高产、优质及抗湿、抗倒、抗病(主要是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性强的品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南部选用弱春性品种,北部选用半冬性品种。
  2.种子处理。用2%戊唑醇悬浮剂,每10公斤种子用药15-20克,加水0.5公斤拌种,可兼治纹枯病、全蚀病等土传和种传病害。适期早播小麦可用多效唑等化控制剂拌种或浸种,可以起到矮化增蘖、控旺促壮的作用,以1克15%多效唑粉剂拌1公斤麦种或100-15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浸种为宜,拌种时要注意拌匀,防止局部药量过大,影响麦苗生长。
  3.秸秆还田。水稻要控制好最后的上水时间,收割前7-10天断水,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条件,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养老稻”。收稻时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切碎6-8厘米,并均匀撒铺。对秸秆全量还田的要先深旋(或深耕)灭茬再进行机条播,旋耕埋草深度应至少12厘米以上(最好达到15厘米),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
  4.施用基肥。弱筋小麦一般亩施纯氮(N)12-14公斤,基肥:平衡肥(主茎3-4叶期施用):拔节肥(倒3叶施用)比例为7:1:2。中筋小麦一般亩施纯氮(N)15-18公斤,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主茎3-4叶期施用):拔节肥(倒3叶施用):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比例为5:1:2:2。大面积生产中,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比例为5:1:4。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磷钾以基肥:拔节肥5:5为宜。一般基肥可用尿素(含N 46%)5-8公斤、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25-40公斤。
  (二)播种
  5.适宜播期。为保证麦苗在越冬始期形成适龄壮苗(主茎5-6叶、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5条),播种至越冬始期需要0℃以上积温500-550℃,该区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6.合理播量。本区适期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12-16万。迟于播种适期的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
  7.精细播种。对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下)、土壤适耕状态好的麦田可采用2BG-6A型等少(免)耕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25厘米,中速行驶,确保落籽均匀,来回两趟之间接头要吻合,避免重播或拉大行距,避免田中停机形成堆籽。田块两头先留空幅,便于机身转弯,最后补种两头空幅,对机器播不到的死角等处要人工补种或出苗后移密补稀。当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应采用新改进的带状条播机播种,防止排种口堵塞、出现缺苗断垄。
  8.播后镇压。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确保镇压质量。
  9.机械开沟。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2.5-3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5-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3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5-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注意均匀抛撒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冻保苗。
  (三)冬前管理
  10.早补苗肥。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2叶期应及时补施苗肥。主茎总叶片数为11叶及以下的麦田,如基种肥及苗肥均不足,在主茎3-4叶期施用壮蘖肥。在冬前及越冬期间施用泥、杂灰肥培土壅根,保暖防冻,培肥土壤。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转化苗情。
  11.及时化除。应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药剂,重点抓好冬前化学除草。越冬前日均温5℃以上抢晴天用药,确保用药后7天内不遇到0℃以下霜冻低温,以提高化除效果,避免产生药害。对于麦田单子叶杂草可选用骠马或麦极等防治,双子叶杂草选用使它隆等,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将相关药剂进行复配使用。
  12.防湿抗旱。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防止湿害。播后如墒情不适,应灌齐苗水,促进及时出苗,注意不可大水漫灌,防止烂芽、闷芽。如在越冬前发生干旱,及时灌好越冬水。冬灌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在底墒不足或秋冬季干旱、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0%时冬灌,注意瘦地弱苗早灌,肥地旺苗迟灌。冬灌一般在夜冻昼消,日均温3-4℃时进行。灌水过早,气温高,地面蒸发量大,降低了冬灌蓄墒保温作用,同时易造成麦苗旺长,产生冻害;冬灌过晚,土壤冻结,难下渗,地面结冰,易死苗。冬灌宜采用沟灌窨水等方法,做到田间不积水,以免土壤板结,切忌大水漫灌,冲刷表土。
  13.控旺转壮。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中耕或镇压,也可以喷施生长抑制剂,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三、西南冬麦区
  该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以冬小麦为主。本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100毫米;地势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相间分布,海拔300-2500米;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种植制度以水田稻麦两熟、旱地“麦/玉/苕”间套作为主。小麦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收获。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日照不足,雨多雾大晴天少,还面临前期湿害、冬春干旱、后期高温、烂场雨等不利因素,是我国小麦主要条锈病越夏、越冬区之一,条锈病为害严重。该区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稻茬麦选择抗病(条锈病、白粉病等)、耐肥、抗倒、产量潜力高的品种,丘陵旱地小麦选择耐旱、抗病(条锈病、白粉病等)、适合套种的丰产品种。
  2.药剂拌种。西南冬麦区条锈病暴发危害频率较高,苗期防控是重要环节之一。在常年地下害虫和苗期条锈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要混合拌种,杀虫剂可选40%甲基异柳磷,杀菌剂可选立克秀,每100公斤小麦用100毫升40%甲基异柳磷乳油加水10公斤、100克2%立克秀加水2公斤拌种。拌种时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将麦种摊开,用喷雾器将稀释后的甲基异柳磷药液均匀喷洒,堆闷3-4小时,摊开晾干后,再将混合成糊状的立克秀药剂均匀拌入种子中,推荐使用性能较好的电动拌种机拌种。
  3.秸秆还田。西南地区80%的稻茬小麦采取免耕栽培,前作水稻秸秆主要以覆盖方式还田。通常有两种形式:用2BJ-2型简易播种机将种子摆播在免耕土壤的表面,再人工覆盖稻草;收割水稻时将稻草切碎抛洒,采用2BFMDC-6型播种机免耕播种小麦。两种方式都要求在水稻灌浆中后期及时排水晒田,晾干土壤,使水稻收获时土壤较干,以免收割机对田面造成过度破坏。第一种方式,稻草以整秆或切碎均可;第二种方式要求收割机为半喂入式,并加装有秸秆分散装置,秸秆被切成5-8厘米小段,均匀分散于田间,便于播种作业。前作为玉米的旱地套作麦田,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就地覆盖还田,吸纳秋季雨水,改善小麦播种时的土壤墒情,提高出苗质量。
  4.施用基肥。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有效磷缺乏。根据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确定适宜施肥量。稻茬麦亩产350-500公斤,亩施纯氮(N)9-10公斤,其中70%作底肥、30%作拔节追肥,基施磷(P2O5)、钾(K2O)各5公斤;亩产500-600公斤的高产田,亩施纯氮(N)11-13公斤,其中60%作底肥、40%拔节追肥,基施磷(P2O5)、钾(K2O)各6-10公斤。旱地套作小麦,亩施纯氮(N)6-7公斤,其中70%作底肥、30%作苗期追肥,基施磷(P2O5)、钾(K2O)各3-5公斤。机械化播种选择复合肥比较方便。将用作基肥的纯氮换算成复合肥,随播种施用。鉴于土壤缺磷,复合肥中磷的含量不能过低,氮磷钾含量为20%:15%:10%或15%:15%:15%的类型较好。
  (二)播种
  5.适宜播期。西南冬麦区的品种均为春性,考虑抽穗扬花期可能遭遇倒春寒和高产的要求,安全高产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11月5日,播期提前则遭遇低温危害的风险增大,播期延后则不利高产。在此范围内,春性较强的品种(如蜀麦969)播期宜靠后,春性较弱的品种(如川麦55)宜靠前。
  6.合理播量。穗数不足是该区大面积生产产量不高的主因。由于冬季温度较高、有效分蘖时间较短,基本苗不宜过低,一般15-20万。超过20万基本苗,倒伏威胁加大,不利高产。对质量合格的种子,若发芽率按90%、田间出苗率按75%计,大粒品种(千粒重45克以上)亩播量11-14公斤,小粒品种(千粒重45克以下)亩播量9-12公斤。
  7.精细播种。免耕麦田应在播前7天进行化学除草,亩用灭生性除草剂(如克无踪,有效成分为200克/升的百草枯)200毫升。播种机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2BJ-2型简易播种机,行距20厘米、窝距10厘米;二是2BFMDC-6,行距20厘米,种子呈带式分布,幅宽约4厘米。旱地套作小麦先用微耕机旋耕一遍,再用2B-4或2B-5型播种机播种。
  (三)冬前管理
  8.出苗管理。播种后加强水分管理,促进苗全苗齐苗壮。稻茬麦田多数年份土壤湿度大,出苗容易,一些丘陵稻茬麦田往往偏湿,要排水降渍,旱地小麦和受旱稻茬田要及时浇水。
  9.化学除草。免耕麦田应在播前除草基础上于3-4叶期再进行一次化学除草。以猪殃殃、泽漆、繁缕等较难防除的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8-10克,或5.8%麦喜乳油10毫升,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防治。以野燕麦、看麦娘、早熟禾、黑麦草为主的麦田,亩用3%世玛30-50毫升,或6.9%唑禾草灵(骠马)50-60毫升防治。以麦蒿、荠菜为主要杂草的麦田,亩用75%苯磺隆用1-1.5克或10%苯磺隆10-15克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时可用以上药剂混合防治。
  10.防治病虫。旱地麦和部分稻茬麦田地下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可选用“甲拌·辛硫磷”(总有效成分10%)混合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施防治。冬前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若出现条锈病,主要呈“点状”发生,需要加强监控,在扩散之前进行拔除,如果出现中心病团,则进行喷药防治,以减少扩散和菌源量,进而减轻春季防控压力。
  四、西北冬麦区
  该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全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区。本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年降水量200-650毫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地势复杂,有高原、盆地、沙漠,土壤以灰钙(漠)土、棕钙(漠)土、栗钙土为主。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冬小麦9月中下旬播种,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同时甘肃和新疆部分地区是我国小麦主要条锈病越夏、越冬区,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较大。该区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旱地小麦选择抗旱性较强,对条锈病、白粉病中抗以上,株高85-95厘米的中大穗品种。水浇地选择抗倒伏(株高90厘米以下),株型较紧凑,对条锈病、白粉病中抗以上品种。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选用冬性或强冬性品种,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选择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旱地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地区,应选择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中大穗、丰产性较好的品种。
  2.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克干拌麦种100公斤,或用20%三唑酮乳油150毫升拌种100公斤;防治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小麦黄矮病,用50%辛硫磷乳油200克兑水2-3公斤,拌种100公斤。
  3.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最好小于5厘米,勿超过10厘米。留茬高度5-7厘米,越低越好。耕深20厘米以上,将秸秆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术,要配合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灌水踏实,如果墒情适宜要及时耙压。
  4.深耕耙压。夏茬田收获后及时耕作灭茬,到秋末再旋耕碎土、施基肥,整平土壤,等待播种。秋茬田随收随耕,可将耕作整地、施基肥、秸秆还田一次性作业完成。耕作可采取深耕或旋耕,深耕可隔年一次,深度要达到25厘米以上。有条件地方也可采用隔年深松技术,即前茬收获后及时深松不翻土,深松30-35厘米,播前再结合旋耕施基肥,然后耙耱整平。地膜覆盖麦田,覆膜前最好用轻磙压平土面。
  5.施用基肥。结合秋播前的耕作整地施肥,冬前一般不再追肥。亩产150公斤的地块,全生育期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纯氮(N)5公斤、磷(P2O5)4公斤左右;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N)8公斤、磷(P2O5)6公斤左右。旱地采取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可实行一膜两茬利用,头茬纯氮(N)、磷(P2O5)的基肥施用量相应增加2-3公斤,第二茬在返青-拔节期趁墒亩追施纯氮(N)3公斤左右。
  (二)播种
  6.适宜播期。日平均气温14-18℃时开始播种,冬前0℃以上积温500-550℃为宜。该区旱地小麦一般在9月20-30日,水浇地小麦10月1-15日播种。旱地地膜覆盖种植区播期较露地推迟一周左右,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区播期较露地提前一周左右。
  7.合理播量。按照“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四定原则确定播量。旱地小麦亩产250公斤以上基本苗20-30万,亩产150-200公斤基本苗15-20万。水浇地亩产300-400公斤基本苗25-30万,亩产400-500公斤基本苗22-32万。旱地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的基本苗应与常规露地条播相同。
  8.精细播种。露地种植采取机条播,行距15-20厘米,旱地小麦取下限,水浇地取上限,播种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垄膜沟播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铺膜播种一体机械,按60厘米一带,使用40厘米宽的地膜盖垄,垄高10-15厘米,垄间距30厘米,垄间种两行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采用穴播机播种,幅宽120厘米地膜种7行,穴距12厘米。膜侧沟播栽培,幅宽70厘米地膜种4行,行距17-20厘米,播种深度4-5厘米。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分秸秆覆盖带和种植带,两带等宽或播种带宽度不超过两带总宽度的50%,两带相间排列。播种时预留覆盖带,覆盖带和种植带宽度各约30-50厘米,每种植带平作穴播或条播3-4行小麦,行距15厘米左右。由于膜侧沟播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有效播种面积约占50%,为不降低单位面积基本苗数,相应的行播量应高出常规露地条播50%左右。
  9.播后镇压。播后立即镇压,尤其秸秆还田地块播后要适当重压,1.2米幅宽的镇压器重量应在70-80公斤。若采取地膜覆盖技术,播后不再镇压。
  (三)冬前管理
  10.浇越冬水。有条件的水浇地冬前浇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也为第二年返青生长奠定基础。在日平均气温3-5℃,一般11月下旬进行。
  11.防治病虫。条锈病要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统防统治”防控对策。越冬前15天人工除草一次,若杂草较多,也可进行化学除草。
  12.镇压保墒。尚未封冻、坷垃较多的麦田,封冻前镇压碎土、弥补裂缝,增温保墒。旺长麦田封冻前可深耘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有条件地方可早浇冬水。
  13.秸秆覆盖。旱地采取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时,3叶期至封冻前,将玉米整秆放置于预留覆盖带。覆盖时秸秆与播种带的两个边行各留2厘米左右间距,以防秸秆压苗。
  14.严禁啃青。冬春季禁止家畜啃青。覆膜田做好护膜工作。


供应登海605先玉335伟科702蠡玉16正大12正大999隆平206登海9号汉单777中科11农华101玉米种子和矮抗58西农979西农9718郑麦9023平安8号周麦27衡观35郑麦7698华育198兰考198周麦22周麦16良星99小麦种子         18603774896        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7-07

山农20(原代号山农05-066)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以PH82-2-2为母本,以9540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淮南片预备试验,2007-2009年参加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完成试验程序,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
2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生分蘖多,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对肥水敏感。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均匀、较饱满、有光泽。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2万穗、45.8万穗,穗粒数32.9粒、31.8粒,千粒重43.1克、40.2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白粉病免疫。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有颖枯病,中感至高感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5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66.0、66.8,蛋白质含量13.57%、13.80%;面粉湿面筋含量31.4%、30.9%,沉降值29.6毫升、31.4毫升,吸水率61.5%、62.5%,稳定时间3.2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04E.U、282E.U,延伸性152毫米、146毫米,拉伸面积45平方厘米、58平方厘米。
3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9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3.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2.3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8.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1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
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5.7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5.3%;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17.1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5.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8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3.6%。
4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2
品种名称:山农20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PH82-2-2/954072
以往审定情况: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区试田间试验记载越冬抗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稳健,两极分化快,抽穗稍晚,亩成穗多,穗层整齐。株高78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叶色深绿。抗倒性较好。后期成熟落黄正常。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亩穗数43.3万穗、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1.4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差。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慢条锈病,中抗叶锈病。2009年、2010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828克/升、808克/升,硬度指数67.7(2009年),蛋白质含量13.53%、13.3%;面粉湿面筋含量30.3%、29.7%,沉降值30.3毫升、28毫升,吸水率64.1%、59.8%,稳定时间3.2分钟、2.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6E.U、266E.U,延伸性133毫米、148毫米,拉伸面积47平方厘米、56平方厘米。
5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
2、科学施肥,加强管理:施足基肥,重施拔节肥
3、化学除草。在春季3月上中旬,采用“苯磺隆”类成分的除草剂,亩用有效成分1-1,5克,对分均匀喷雾。请注意:尽量不要采用含有“2,4-D”或“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以免出现药害,因畸形穗而影响产量。
4、预防病虫害。 据笔者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小麦抽穗后喷施一次“混合药”,对于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大家都知道,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正值吸浆虫成虫产卵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此期喷药对除治吸浆虫十分重要;同时,近几年危害渐趋严重的小麦赤霉病,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阶段遇高湿条件得以流行发生的,此期喷药对预防赤霉病的效果理想;另外,小麦后期也是白粉病、锈病、蚜虫多发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负面影响很大。从小麦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说,这时的亩穗数虽然已成定局,但每穗粒数尤其是粒重还有较大变化,也就是说,小麦的增产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用药配方是:①杀虫剂:用“邯科140”单打一10毫升(每喷雾器用量),可有效除治小麦吸浆虫、蚜虫;②杀菌剂:70%甲基托布津25克+20%三唑酮15毫升,可同时有效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且明显减轻纹枯病、叶枯病的发生(以上用量为每喷雾期用量,两类农药混合使用;多雨年份连喷2~3次为好)。

供应周麦27天民198华育198兰考198平安8号山农20周麦32存麦8号漯麦18西农979衡观35郑麦7698郑麦9023周麦22存麦1号矮抗58良星99小麦种子和先玉335汉单777华农138登海605伟科702蠡玉16蠡玉88先玉698正大999隆平206登海9号中科11玉米种子  18603774896   QQ405971949  微信同手机号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8-23
百农207火爆发货中,请速联系电话18603774896,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8-24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8-30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10-15
小麦种子营销群群号 230600853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5-10-16
供应先玉335蠡玉16隆平206登海605伟科702正大12蠡玉88裕丰303登海9号大丰30汉单777华农138玉米种子和新麦26郑麦366周麦27天民198华育198兰考198平安8号百农207偃展4110周麦22矮抗58衡观35西农979郑麦9023济麦22小麦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小麦种子营销群230600853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6-05-03
供应先玉335,先玉047,陕科6号
蠡玉16,汉单777,正大12,
豫单606,大丰30,登海605,
隆平206,伟科702,联创808,
丹玉86,宛玉868原装正品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6-08-13
供应西农979/9718济麦22濮麦9号郑麦366/379/7698/9023/101兰考198周麦22/27/16衡观35小麦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6-09-03
供应新麦26/28周麦27/22百农207/418/419郑麦379/366/7698/9023华育198兰考198青麦6号西农979衡观35中麦175小麦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6-09-11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6-10-06
供应新麦26/28丰德存5号周麦27/22/28衡观35百农207/419济麦22郑麦366/9023兰考198西农979中麦175小麦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6-10-18
供应先玉335先玉047蠡玉88蠡玉16汉单777农大372大丰30登海605隆平206伟科702裕丰303玉米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微信/QQ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7-06-28

供应甘杂1号,陕油0913。陕油15,,陕油16,陕油19,陕油28,秦优9,秦油88。秦优10。秦优33油菜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9
品种名称:秦优33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133×Y76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45.0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绿,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微披蜡粉,无刺毛,叶柄短,顶叶圆。花瓣中等,花色黄,花瓣侧叠。种皮黄褐色。匀生分枝类型,平均株高169.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77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数353.0个,每角粒数21.0粒,千粒重3.65克。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菌核病平均发病率5.68%、病指3.23。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2.43 μmol/g,含油量47.77%。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黄淮区试平均亩产200.14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93%。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39.31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9%。两年试验共19个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219.73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2%。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9.87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33%,亩产油量增产12.14%。
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钾䞗区要适量补足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2.适时播种,壮苗移栽,合理密植。水肥地亩留苗密度9000-10000株,旱地亩留苗密度12000-14000株。3.适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虫害,返青后防治油菜茎象甲,后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甘肃省陇南、河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闽审油2011001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秦优10号
选育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2168A×5009C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宁化县种子管理站
特征特性: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平均全生育期185.9天,与对照高油605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色浅,叶大、薄,裂叶2~3对,深裂叶,叶缘锯齿状,有蜡粉,花瓣较大、侧叠,花色黄。平均株高169.88厘米,有效分枝部位高67.51厘米,有效分枝数7.81个,主花序有效长度60.03厘米,结角密度1.22,角果长度6.77厘米,每株有效角果291.12个,每角粒数18.59粒,千粒重3.76克,籽粒黑色。两年省区试田间调查冻害率23.18%,冻害指数9.15%,菌核病发病率9.34%, 病害指数5.68%。经农业部油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24%,硫苷含量28.56微摩尔/克,含油量42.76%。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试,平均籽粒亩产量为157.91公斤,比对照高油605增产8.68%,增产显著;2009-2010年续试,平均籽粒亩产为111.96公斤,比对照增产11.0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籽粒亩产量为134.96公斤,比对照增产9.08%。2009-2010年度全省生产试验,籽粒平均亩产91.4公斤,比对照增产26.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苗床亩播种量0.35-0.5公斤。直播密度每亩12000-15000株,移栽密度6000-8000株,苗龄30-35天,3-4片真叶时开始移栽。亩施肥总量氮肥8-10公斤,磷肥3-5公斤,钾肥5-7公斤,硼砂1公斤,其中,氮肥总量的50%、磷、钾肥总量的80%作基肥;苗期和蕾薹期要用优质高效硼肥进行叶面追肥。苗床期重点防治菜青虫和蚜虫,初花期每亩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2-3两,兑水50-60公斤防治菌核病,5-7天后再防治一次。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秦优10号属双低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杂交种。全生育期186天,与对照高油605相当,植株较高,分枝性较强,产量较高,耐渍性强。适宜福建省作冬油菜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止倒伏,防治菌核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3022品种名称:秦油88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品种来源:YD2013A×CY1168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化学杀雄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43天,与对照秦优7号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幼茎和心叶微紫色,叶绿色、裂叶型,叶缘浅锯齿状,花瓣黄色;籽粒黄褐色。株高174.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3.8个,每角粒数23.1粒,千粒重3.68克,菌核病发病率9.61%,病指8.1,病毒病发病率1.19%,病指2.1,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籽粒含油量46.37%,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18.65微摩尔/克。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油量101.8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7%;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油量106.2千克,比对照增产12.5%;两年平均亩产油量104.0千克,比对照增产12.1%。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油量108.2千克,比秦优7号增产11.7%。栽培技术要点:1.黄淮区9月中下旬播种,亩播种量,育苗移栽0.1千克、直播0.2~0.25千克。2.亩种植密度,水肥地10000~12000株、旱地13000~15000株。3.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4.注意防冻保苗,5~6叶期喷施多效唑,11月中下旬结合中耕培土雍根。5.注意防治菌核病、蟋蟀、茎象甲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山西运城,甘肃陇南的冬油菜区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2003021
品种名称:秦优9号
选育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3026A×2034C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39天,较对照秦油2号早熟2天。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前期生长较慢,叶深裂,顶端边缘微翘,叶色深绿,叶片厚,被蜡粉,茎绿色,花色淡,花粉饱满,角果中大,直生稍上挺,角密,角多,粒多,杂种长势强,整齐,春发快,花期长,恢复率高,中早熟。成熟时色泽黄亮,部分角果阳面带紫红色。株高185厘米,有效分枝部位6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10~12个,全株有效角果数332个,每果粒数24粒,千粒重2.94克。含油量39.09%,芥酸含量0.42%,商品油菜籽硫甙含量20.61μmol/g。该品种较抗冻、抗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秦油2号稍弱。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1.0公斤,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10.03%;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92.1公斤,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10.8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6.5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46%。2003年参加黄淮组油菜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6公斤,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7.56%。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陕西省关中9月中旬播种,陕南、黄淮区和长江中下游与当地主栽品种同期播种。2、播量:直播每亩0.3公斤,移栽每亩0.1公斤;3、密度:0.8~1.2万株/亩。4、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尿素18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和硼肥可根据土壤含量少适量补施,一般亩施硼肥0.5~0.75公斤。5、加强田间管理:1~2叶期及时一次定苗,适时冬灌,及时培土中耕和防治虫害,封冻前培土壅根,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湿。做好抽苔初期和终花期后茎象甲、蚜虫、菌核病防治,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2%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6、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用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省关中和陕南、河南、江苏和安徽淮北地区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9品种名称:陕油0913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品种来源:Z9A×Z716C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绿色,叶缘锯齿,无蜡粉,叶片少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平均246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0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0.3个,每角粒数23.0粒,千粒重3.44克。菌核病发病率10.79%,病指8.52;病毒病发病率0.0%,病指0.0。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1.57微摩尔/克,含油量40.71%。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0.6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9%;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30.3千克,比对照增产8.1%。两年平均亩产210.4千克,比对照增产6.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1.1千克,比对照增产0.7%。栽培技术要点:1.黄淮区9月5-10日播种育苗,苗床每亩用种量0.4千克,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1:5。苗龄30~35天,培育壮苗,10月上中旬移栽,每亩种植密度8000株;直播9月15-20日播种,每亩播种量0.4~0.5千克,每亩留苗10000~12000株。2.施足底肥,大田每亩底施复合肥40~50千克、尿素8千克、硼砂1千克左右;育苗移栽田栽后当天施定根肥水。3.直播田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5叶期定苗,冬前苗龄应达到10~12片叶,结合中耕进行壅土,12月下旬及时冬灌。4.苗期注意防治跳甲、菜青虫和蚜虫,返青期预防茎象甲,开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甘审油2012003
品种名称:甘杂1号
选育单位:陕西杨凌农业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3131A为母本,3116C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
其它审定情况:1997年陕西省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冬油菜杂交种。生育期在天水、陇南地区28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片深绿色,有蜡粉,叶片较大,叶柄短,裂片2—3对。株高160.0厘米左右,花瓣大、黄色、侧叠。角果扁粗、皮厚,长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2.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0.5个,角粒数27.5粒,籽粒深褐色,千粒重3.5克。含油率40.68%,油酸52.7%,亚油酸27.8%,芥酸3.99%,硫苷142.6微摩尔/克。田间调查中感菌核病,发病率为48.3%,病指为37.1。
产量表现:2009-2011年甘肃省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00.17公斤;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4.28公斤。
栽培要点:播期,南川道地区8月25日—9月5日,浅山地区8月10日-20日,种植密度每亩1.2—1.4万株。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亩施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注意播种时墒情较好,可用2.5公斤左右尿素做种肥。
适宜范围:适宜在我省天水、陇南两市的干旱、半干旱、浅山山区(海拔1700米以下)及川道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9
品种名称:陕油0913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Z9A×Z716C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绿色,叶缘锯齿,无蜡粉,叶片少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平均246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0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0.3个,每角粒数23.0粒,千粒重3.44克。菌核病发病率10.79%,病指8.52;病毒病发病率0.0%,病指0.0。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1.57微摩尔/克,含油量40.71%。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0.6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9%;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30.3千克,比对照增产8.1%。两年平均亩产210.4千克,比对照增产6.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1.1千克,比对照增产0.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淮区9月5-10日播种育苗,苗床每亩用种量0.4千克,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1:5。苗龄30~35天,培育壮苗,10月上中旬移栽,每亩种植密度8000株;直播9月15-20日播种,每亩播种量0.4~0.5千克,每亩留苗10000~12000株。2.施足底肥,大田每亩底施复合肥40~50千克、尿素8千克、硼砂1千克左右;育苗移栽田栽后当天施定根肥水。3.直播田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5叶期定苗,冬前苗龄应达到10~12片叶,结合中耕进行壅土,12月下旬及时冬灌。4.苗期注意防治跳甲、菜青虫和蚜虫,返青期预防茎象甲,开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陕油1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杆硬抗倒伏,耐菌核病。株高165厘米左右,单株有效分枝数10-11个,有效角果数450个左右,角粒数20-22粒,千粒重3.6克左右。芥酸含量1.02%,硫甙含量30.96ųmol/g,平均含油量45.1%。该品种耐寒,耐旱,高产,稳产。产量表现及适应地区:
2008年参加陕西省区试,平均亩产203.2千克,对照品种平均亩产173.3千克,比对照增产16.5%,一般亩产250千克左右,最高可达330千克左右,适宜在关中旱肥地,陕南灌区及长江下游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移栽田一般在9月5日—9月20日,直播田9月5日—10月10日播2.播量:直播每亩0.25—0.5千克,育苗0.1千克,地下害虫严重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3.施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必施硼肥;亩施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硼肥1.0千克。4.留苗密度:水肥地6000-8000株,旱薄地和晚播田9000—10000株。
5.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前后及时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千克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5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及时松土,保证全苗,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尿素3.5—5.0千克。初花期和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适时预防菌核病。成熟时适时收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22品种名称:陕油16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品种来源:Z061A×Z1039C
2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绿,裂叶3~5对,叶缘锯齿,缺刻深,无蜡粉,叶片少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深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46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49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46.3个,每角粒数20.4粒,千粒重3.63克。菌核病发病率9.96%,病指6.03;病毒病发病率0.41%,病指0.1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18.85微摩尔/克,含油量42.98%。
3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2.7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9.8%;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5.7kg,比对照品种增产5.9%。两年平均亩产194.2kg,比对照品种增产7.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8.3kg,比对照品种增产6.9%。
4栽培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黄淮区于9月5日至10日播种育苗。每亩苗床用种0.4kg,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1?6。苗龄30~35天。直播以9月15日至20日为宜。
2、施足底肥,合理密植。大田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0kg,硼砂1kg。每亩种植密度10000~12000株。3.及时管理,适时收获。直播田于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5叶期定苗,冬前苗龄应达到10~12片叶,结合中耕进行壅土,越冬期前12月下旬及时冬灌;育苗移栽田栽后当天施定根肥水,栽后20天第1次追肥,12月上旬重施开盘肥。苗期注意防治跳甲、菜青虫和蚜虫,返青期预防茎象甲,开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5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中国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陕油28
审定编号:陕审油2015002号
审定年份:2015
审定省份:陕西省
申请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金诺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024AX1521C
特征特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品种。苗期直立,顶叶大圆,叶淡绿色,蜡粉轻,叶片长度中等,裂叶浅。花瓣黄色,侧叠;籽粒黑色,近圆形,饱满。株高178.0厘米,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数7.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09.0个,角果中粗,黄绿色,斜生。每角粒数20.3粒,千粒重3.80克。根系侧根发育好,抗倒性极强。
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231.5天,与对照秦优10号相同。耐寒性好,抗倒性强。商品籽芥酸含量为0.04%,硫苷含量为18.02μmol/g饼,含油量45.25%。2012-2013年度菌核病发病株率10.0%,病指9.2,抗性等级为感;2013-2014年度菌核病发病株率4.0%,病指2.0,抗性等级中抗。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产量19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陕南10月上旬直播,亩播种量0.2~0.25千克。(2)亩留苗密度:2.0-3.5万株。(3)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和蜡肥。(4)多雨年份注意防治菌核病、蟋蟀、茎象甲等病虫害。(5)注意杂草的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陕西汉中和安康高密度和机械化种植。


郑州哪里批发油菜种子?
油菜批发价格多少钱一亩?
油菜种子真伪怎么识别?
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种子包装袋的二维码和位防伪。
油菜品种的特征特性怎么样?
油菜种子多少克可以种多少亩?
油菜种子哪个品种好?
油菜品种的平均产量是多少?
哪个油菜品种是2016年度最高产品种?
电话18603774896,企鹅405971949

离线胭脂山下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7-07-04

供应新麦26郑麦366周麦27周麦32兰考198衡观35百农207百农4199西农979西农583郑麦7698小麦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批发新麦26郑麦366周麦27周麦32兰考198衡观35百农207百农4199西农979西农583郑麦7698小麦种子
电话/微信18603774896 QQ405971949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