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071阅读
  • 9回复

了解作者的处境与心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行吟者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12
— 本帖被 阿兮 执行加亮操作(2017-09-13) —

反刍记  105  了解作者的处境与心境


  我写“风情诗点染”从表达上来看,没有什么章法,极其随意,想从何处起笔,说些什么,总是顺势而为。唯其如此,才深得朋友的喜爱。但在我的酝酿过程,清理我的所感所思时,也是有一点规律的。一,把玩,我总是写我喜欢的诗,散步时反复吟哦,欣赏,不用理性。之后是 二,学习,分析,反思自己性趣的来由,查资料,主要是了熟悉诗人当时的处境,捕捉他的心境。处境,政治态势,小团体官场地位,政见之争。看他经历的奖惩升迁。由此了解诗人的心境,喜怒哀乐,所思所叹,审美取向。这对理解作者当时写的这首诗很重要。最后, 三,创作,在作了这些功课之后,有了根据,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场景和故事,添油加醋。绘影绘声。随意点染了,如此,总离不了大谱。

  看一个例子。


  道残阳铺水中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822)赴任杭州刺史的途中写的,她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深深的爱恋,泽畔行吟,从黄昏到更深,他享受了他秋夜的诗情。
  他何以有这样的好情绪,怡然自得,诗兴大发?这正是笔者要探询的。
  杭州是诗人少年时就心想往之的地方,更何况,此时的京城长安恰是他想要离开的地方。
  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五十岁,他是前一年老皇上宪宗死时奉诏进京的,原来这位新皇上穆宗很赏识诗人的才华,把他比为司马相如,让他当秘书(知制诰——替皇上写“诏旨敕制”的官)。这期间虽然他连升了三级:由司门升主客,又由主客升中书,但他还是不开心。原因有两件事,一是朝中党派的争斗,连他的好友元稹也卷入其中。穆宗命诗人和王起办“复试进士”的案子,他上书《论重考试进士事宜状》本是公正的,却得罪了一些权势人物。二是因河北削藩动乱,诗人献策《论行营状》,却不为穆宗采纳。他觉得这样在京城呆下去没意思,于国无补,便力求外放,穆宗同意了,让他去杭州当刺史。他很高兴。在诗人看来,在京城不好,有势力的官僚角斗,一不小心陷入党争,当然退居山林当隐士,无所作为也不好,只有在外省做官,按自己的意志为百姓做点有益的事,还能有些清闲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挺不错。这就是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再具体些,说说诗人写这首诗的微环境:何时,在哪里写的?长庆二年七月穆宗批准,让他去杭州。既然是自己要求的,皇上又恩准了,当然也就不能迟疑,必定是略做准备就起程了。路线是事先就想好了。当时汴、淮有战乱,北方不能走,只好取道襄、汉走长江水路,他的诗里说一个多月“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看来,“九月初三夜”应该还在长江上了。诗人带一个仆人和书童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此时的江流略有折转,向东偏北,可以想见那是夜宿江边,在右岸看日落,正是这个风景……
  “一道残阳铺水中——”诗人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低声吟哦。
  “天凉了,主人,还是把这个披上吧”仆人拿件斗蓬披在诗人的身上。“明明是太阳照在江上,主人何以说是‘铺’ 呐?
  诗人笑了:“你看,那太阳行将入地,只有把它的光辉展于江上,这不正如你在我身上盖一件外衣吗……看那儿,半江瑟瑟半江红。”
  “哦,哦,是了,”仆人应着“看那一半闪耀阳光,一半被对岸的青山遮住了,无论是红色的还是青色的,都因这流水而抖动着……我说主人,你可别着了凉,也跟着这江水瑟瑟地抖起来,毕竟是五十岁的人了!”诗人被他的谐趣逗乐了,仆人便说:“我去给您烧一壶酒。您还是进舱里暖暖身体吧。”
船舱里几子上摆了两碟小菜,诗人把着盏和仆人对坐着,小书僮卷卧身边睡着了。他们聊起在江州受到朋友们的款待,聊起那儿的百姓对他的喜爱,叫他诗人司马。酒至半酣,夜已深,诗人兴起,踱出舱来和披着簑衣的艄公问候两句,上了岸。唯见岸边两三渔火,中天一弯新月,草径上的露珠在月光和渔火的映照下闪着光……诗人屈指算来,哦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他很欣慰自己得了佳句。俄倾,又低语:
  “再有一段行程就是我童年的梦境——杭州了。”
  “正是:山林太寂寞,朝阙空喧烦。唯兹郡阁内,嚣静得中间——做个地方官,不错。”对着清凉的秋夜,诗人自语。

  白居易(772——840)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郑州新郑。白居易自幼聪慧,56岁学诗,9岁熟悉声韵。贞元十六(800)年白29岁,进士及弟,十八年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改革,白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久王、韦被贬,白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提出治理方案。后白的职务几经变迁,元和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倖,连续上书论事,如《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制科人状》等多篇奏章,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他还以大量的“讽谕诗”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遭受当权者的忌恨和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叛唐,派人刺杀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急捕凶手,却被腐朽官僚攻击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在此,诗人写下《琵琶行》借同情沦落歌女遭遇,抒发自己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风也由积极的讽谕转为消极的感伤。“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他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等职,因国事日非,朋党倾轧,诗人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在杭修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后又短暂任苏州。
  诗人从58岁定居洛阳,挂闲职,过起“官隐”生活,写了大量闲适诗,时常与刘禹锡唱和。但还栖心人民生活,出资开龙门石滩,以利行船。75岁病逝,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今已成旅游胜地。
诗人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进取时,实行“蒹济”,有儒家的仁政,还有道家的黄老之说、管萧之术,申韩之法。失意时又取来道家老庄的知足、齐物和消遥加上佛教的解脱。这又是“独善”的思想。所以他长寿,在险恶的官场中,能调节自己,以诗歌自乐,没有像屈子那样泽畔行吟,疾愤沉沙。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其中精华部分是他的讽谕诗,代表作是《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这些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重大问题。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书写归隐田园洁身自好的志趣。白居易的感伤诗往往有深沉的寄托,代表作是两个长篇:《长恨歌》和《琵琶行》。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3000余篇诗作。他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诗歌比作一棵果树,提 出“根情、苗言、华生、实义” (《与元九书》),主张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
1条评分农币+126
阿兮 农币 +126 宋老师教会大家怎么从美学角度去欣赏诗,将自己置身于声光影的特定环境状态里。 2017-09-13
 
分享到
离线沈贵阳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9-12
离线静雯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9-12
宋老师辛苦点评,让我们了解诗人的那时那情,那景!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9-12
谢谢老师讲解分享,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的诗,更加体会到诗句的美妙。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离线阿兮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9-13
宋老师教会大家怎么从美学角度去欣赏诗,将自己置身于声光影的特定环境状态里。
离线行吟者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9-13
回 阿兮 的帖子
阿兮 :宋老师教会大家怎么从美学角度去欣赏诗,将自己置身于声光影的特定环境状态里。 (2017-09-13 00:26) 

嘻,我的好友二虚要把我推到聚光灯下了。
离线行吟者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9-13
回 南边的月亮 的帖子
南边的月亮 :谢谢老师讲解分享,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的诗,更加体会到诗句的美妙。 (2017-09-12 22:08) 

只是朋友间聊天。谢你来访。
离线行吟者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9-13
回 静雯 的帖子
静雯 :宋老师辛苦点评,让我们了解诗人的那时那情,那景! (2017-09-12 15:30) 

你们年轻人忙,没空去翻书,我来叨叨几句。
离线行吟者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9-13
回 沈贵阳 的帖子
沈贵阳 :谢谢分享 (2017-09-12 08:48) 

老友贵阳,谢你对拙的喜爱。
离线静雯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9-13
回 行吟者 的帖子
行吟者 :你们年轻人忙,没空去翻书,我来叨叨几句。 (2017-09-13 07:06) 

是啊,诗词总是令人回味无穷。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