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3931阅读
  • 20回复

熊兴平答复农资网友问(8—1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xingpin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09
— 本帖被 洛樱添夏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4-01-15) —
熊兴平答复农资网友问(8—13)
                                   ⊙文/熊兴平

《熊兴平答复农资网友问》一文,已发表于201302月《农资与市场》杂志营销版总第420期“农资思想库”专栏(第5861页)。该文同时转载于201302月《农资经销商》杂志总第68期“主题链接”专栏(第5963页)。

因常上网发博文之缘故,我常收到网友们之提问,这又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反思。我素喜欢实话实说,因此引来了些许争论和辩难。

近日得闲,我将过去回复农资网友的问答,整理出来,以飨诸君,望各位同行和专家,抽空斧正。这,并非客套之词,我希望大家促使我发现自己思维的盲区。因此,所有的反驳和质疑,都是对农资市场营销的促进和改善。





网友8问:你对目前正在兴起的有机农业,有何看法?
答:温饱型农业已经成为历史,小康型农业正在走来;数量型农业已经成为历史,质量型农业正在走来;刨土地型农业已经成为历史,涵养型农业已经到来。目前中国,已不存在粮食不足的粮食危机,反而是粮食过剩、食物浪费、营养过剩、粮价低迷和种植潜亏。国人要从19591963年的三年大饥荒的伤痕记忆中,苏醒过来。历史变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我们思维也要与时俱进,老观念适应不了新形势。中国种植业,需要升级换代,需要创新超越,不要老在粮食数量问题上纠缠不休。建立在化肥、农药、激素、防腐剂、添加剂和化学合成品基础上的化学农业,则属数量型农业的范畴。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生物农业或自然农业等,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那就是走向质量型农业——吃出健康、吃出平衡和吃出自然。“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农资人的思维,也要随顺时代,至少不能落伍于时代。对于有机农业,要多鼓励和支持。

网友9问:对于家庭经营土地,你有何看法?
答:简单地说,是种植业选择了家庭经营,而不是家庭经营选择了种植业。这是古老的历史现象,又是广泛的世界现象,是一种客观规律,绝不是偶然。种植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完全同于其他行业,种植业具有自然再生产、农作物自然生长、与农民副业相结合等三大不同点。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的、长期的、现实的必然选择。家庭经营土地,作为一项制度,将保持长期不变,这是基本国策。像美国那么高度机械化的国家,农业也还是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企业种地,公司化大农场,都是看上去很美的乌托邦。目前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市场体系和改善农业市场外围环境。“家庭种地+企业深加工”,才是多赢的市场化格局。企业种地,经济效率不如家庭种地,故难以成为主流。

网友10问:谈谈你对于“小农经济”的看法?
答:对于小农经济,我的总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但要改造和升级。”小农经济,是自然的、可循环的、可持续的生物经济,是低碳的、低污染和高度平衡的生态经济,但需要借助现代生物高新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如涵养土地、提高作物阳光利用率、利用生物固氮技术和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等。不能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种植业,而需要用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来提高种植业水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种植业和家庭经营,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自然、农业和小农家庭,具有同构性。农家思想,是杂家,更是道家。长短相形,阴阳相济。小农经济的短处,又是小农经济的长处。小农经济是天然形成的,故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农业经济,是自然的、平静的、稳定的、内敛的和有限度的经济,更是善的经济。小的就是美的,小的就是好的。与农业经济相比,工业经济就像一个愣头青,信息经济还像一个小孩子。小农经济,扩展了人类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改造和升级是当务之急。

网友11问:你对农药有什么样的不同看法?
答:首先要理清农药的外延和历史。无机农药,可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例如草木灰、石灰、硫磺和无机铜等无机制剂;植物源农药,其历史时间,也有两千多年。如今大家所谈的“农药”,主要指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成分,即化学农药,其发展还不到80年的历史。1939年,瑞士P·米勒首次发现了DDT的杀虫功能,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欧洲有意识地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是在1941年之后。六六粉(666),1942年发现杀虫活性,1946年开始大规模生产。直到1947年,美国才开始加强农药管理(农药登记制度);欧美大规模地使用化学农药,大约在二战之后的1950年代左右。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才提出了第一个农药标准。1962年,美国蕾切尔·卡尔逊推出《寂静的春天》一书,引发美国人关注农药安全问题。
在中国,直到1963年农药检定所才成立。1978年之后,化学农药才被中国大规模地使用。1979年农药工业协会和农药学会(专业委员会)才成立。1982年,中国才实行农药登记制度(成立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省级农药检定所的成立大都在1995年前后。农药残留试验报告则在2000年之后才被重视。2006年之后,中国才开始进行农药临时清理政策,逐步向正式登记转变。
我对于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总态度,整体上可谓“喜忧参半,爱恨交加,欣悲交集”。作为一名农资人,对于农药的态度,保持有距离的、有限度的和有原则的热爱,也许才是比较公允的态度吧!
关于对“药”的看法,中国古人之智慧,值得我们温习:是药三分毒,不滥用药胜过中等医,医不三代不治,三代出明医,医乃仁心仁术等。
化学农药的质量标准,也在与日俱进,故今是昨非。化学农药,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过渡阶段产物,最好慎用、少用和早用。化学农药的本质是“救灾物资”,是人类迫不得已的最后杀/手/锏,不可多用,不可滥用。
另外,化学肥料的历史,也是不长的。1913年,德国人F·哈伯等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大规模地使用化肥,是在1930年代之后。因此,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化学调节剂等的普遍使用,是自古就有的,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所有农用化学品的普遍使用,都还不到100年的历史时间。

网友12问:你对于病虫草鼠等害,有何看法?
答: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病虫草鼠的评价,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主观标准。站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角度,凡不符合人类需要的东西,都是不好或无用的,这是人类的霸道和蛮横。资源是放对了位置的垃圾,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依此类推,天才是站对了位置的凡人,凡人是站错了位置的天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或案例表明,病虫草鼠害等会引起某地粮食不足或导致大饥荒。关于病虫草鼠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的15%~70%的引用数据,还找不到明确的试验出处和真实的实验单位,或者说这些以讹传讹的想当然数据,之所以被随便滥用,大多出自赢利企业的危言耸听和威胁恐吓。人和虫草鼠及病原菌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天然产物。对于很多东西是否“有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杂草的定义,就存在严重分歧。有人认为,杂草是人类不希望其存在的植物;有人认为,杂草是在田地里自生自长的草本植物;有人认为,杂草是人类干扰的环境下演化而成的,带有野生特征的,不同于栽培植物的草本植物;还有人认为,杂草是长错了地方的非目标植物;还有人认为,杂草是一定条件下弊大于利的植物;也有人认为,杂草是优点长处还未被人类完全认识到位的植物。我对虫草鼠病的认识,也很复杂。病虫草鼠适度的存在,对人类不构成致命的危害。病虫草鼠害的超临界大发生,以致于泛滥成灾,则是20世界80年代之后才有的事,这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昆虫存在一种内部的约束机制,病虫害泛滥成灾,昆虫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人类对于病虫草鼠的认识,还相当肤浅,明确已知的还太少,未知未明的还很多。如果仅仅以“有用”为评价标准,那么在社会里被视为“无用”的老弱病残等人,就能生活得下去吗?假若如此,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有用”标准的最终受害者。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和谐的前提。人类应该对病虫草鼠等,多一点宽容忍耐,少一点自以为是。赶尽杀绝的化学防除行为,也许正是人类愚昧自私的表现之一。

网友13问: 目前的新型肥料市场很红火,你有何看法?
答:农药市场很混乱,肥料市场更混乱,新型肥料市场更是乱中之乱。我认为,新肥的存在,只具有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微肥不应该大量地存在。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是微生物活性菌肥,其它各种小肥、微肥和新肥都是改头换面的炒作和换汤不换药的忽悠,寿命注定不可能长久的。大多数土地,并不需要所谓的“微肥”,只有像寿光等这样过于商业化的化学种植,才可适当补充,但绝不可随便施用。土地是充满活性的,不是死亡的,因此活性微生物菌肥,才是改造土壤微观环境的首选。当然,目前市场上,很多活性微生物菌肥,质量不高,菌含量不足,活性迟钝,微生物标准不严,在市场营销行为中,概念大于内容,炒作大于真实,忽悠大于实效,反而败坏了微生物菌肥的名声及前途。充满活性的、益生菌的、足够含量的菌肥,才是当前田地所迫切需要的。我对新型肥料企业,并无偏见,亦无成见,我希望它们整体当自强,根据田地钝化的实况,推广真正的活性微生物菌肥。(⊙/熊兴平   讨论邮箱xxingping@sina.com

《熊兴平答复农资网友问》一文,已发表于201302月《农资与市场》杂志营销版总第420期“农资思想库”专栏(第5861页)。本文同时转载于201302月《农资经销商》杂志总第68期“主题链接”专栏(第5963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7f85d70101bi3e.html

2条评分农币+77
枯萎回春 农币 +1 讲得好 2013-04-06
梅乌云娜 农币 +76 相当不错 2013-03-09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分享到
离线无情剑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3-09
眼光独到,思路清晰,熊老师,你切中了中国农业的时弊,作为一个农资人,真的很赞同你的看法,谢谢你为中国农资人提出这么多建议。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3-09
高见
离线秘密武器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3-09
要说粮食不足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表示怀疑

个人认为粮食安全问题那是大到国家乃至世界的大问题
不是我们这些人不缺吃,就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了
挨饿的人还很多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3-09
学啦
离线134130312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3-10
十多亿人口每天一人半斤粮得多少斤。肉蛋奶也是粮食转化的。粮食安全很重要的。本人看法,俗语说能穿十天破不能挨一天饿。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3-11

http://www.191.cn/read.php?tid=359817

熊兴平答复农资网友问(1—7)
                                   ⊙文/熊兴平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3-11

http://www.191.cn/read.php?tid=359819

为了粮食安全,中国付出代价太大
                ——粮食安全不能牺牲农民利益

                                             文⊙熊兴平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离线zczxy112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3-12
远见!!
离线秀邦生化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3-16
熊老师,精辟、一针见血、彻底。
离线谈笑间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4-18
忽然有个想法,把刘翔换下来,让熊总去当政协委员,或全国人大代表,不知各位坛友意见如何?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4-19
回 秘密武器 的帖子
秘密武器:要说粮食不足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表示怀疑
个人认为粮食安全问题那是大到国家乃至世界的大问题
不是我们这些人不缺吃,就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了
挨饿的人还很多 (2013-03-09 17:02) 



“挨饿的人”,在哪里???

是缺钱——缺现金,不是缺粮,不是缺食物。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4-19
回 谈笑间 的帖子
谈笑间:忽然有个想法,把刘翔换下来,让熊总去当政协委员,或全国人大代表,不知各位坛友意见如何? (2013-04-18 21:07) 



至少在农业问题上,比刘翔要在行一点点。


专业的代表或者职业化的委员,是当今民主政治之必须的。


刘翔,提线之木偶而已。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离线、一直在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4-22
熊老师你好:你在上面提到大田作物不缺微肥,说个案例:近几年胶东半岛花生空壳秕果特别严重,很多专家分析是土壤里严重的缺素症状引起的,要大量的补充微量元素,不知道他们说的正不正确。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4-22
回 、一直在 的帖子
、一直在:熊老师你好:你在上面提到大田作物不缺微肥,说个案例:近几年胶东半岛花生空壳秕果特别严重,很多专家分析是土壤里严重的缺素症状引起的,要大量的补充微量元素,不知道他们说的正不正确。 (2013-04-22 16:40)



最好是轮作,隔年交换种植其它作物;或者套种其它作物;或者休耕;或者秸秆还田等;还有多施农家肥和农家粪。

企业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新借口,作为营销新产品的理由。

中国农业已经种植了5000多年的历史吧,那山东胶东半岛至少也种植了1000年多年的历史吧。

那么,请问,那100年之前的1913年左右,当时的农民朋友是怎么解决这个所谓的“微肥”“缺素症”难题的呢???


当时的农民,主要是这样解决的:轮作;套种;休耕;秸秆还田;农家有机肥;农家肥;各种农粪还田,等等。


企业营销,总在不断地寻找所谓的“新问题”。

“威胁”——不用我的产品的话,农户要减产啦,要损失啦,没有收成啦,会贫穷啦;

“利诱”——用我的产品的话,能保证增产,能保证增收啦,能提高农民收入啦,能让农民致富啦。


总体上,企业营销,就是这么两招而已——先威胁;后利诱。

先给农民“洗脑”,然后再给农民“出主意”,最终是“销售”自己的产品——销售自己的产品,是企业最终目的。

先放大农民的难题和危险,然后再给出所谓建议方案的好处和利益,最后当然是销售企业的新产品——企业目的就在此。


假说:“假若”你总是听企业的话(“被洗脑”),你永远有买不完的新产品。

企业总是希望你多买、长买和久买啊。


如今的专家听谁的?
谁给专家以金钱或好处,专家就给谁说话或服务(做事、上班或写文章)。
企业给专家以各种技术费、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推广费和试验费等等各种费用,企业就是在变相地“收买”那些专家而已。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离线、一直在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4-23
谢谢熊老师的解答,但是我还有一点搞不懂,听了专家的建议,我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因为我是种田大户,像你说的那样做的,也有象专家说的那样做的,有专家指导做的就是产量高的多,对比高出200多斤,我本来也不信他们的,但是现在我也犹豫了••••••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4-23
回 、一直在 的帖子
、一直在:谢谢熊老师的解答,但是我还有一点搞不懂,听了专家的建议,我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因为我是种田大户,像你说的那样做的,也有象专家说的那样做的,有专家指导做的就是产量高的多,对比高出200多斤,我本来也不信他们的,但是现在我也犹豫了•••••&# .. (2013-04-23 08:42)



1、隔岸芳草绿;远来的和尚会好念经;老婆总是别人的好。这,主要是心理作用和错觉作怪。

2、按照专家说的做,产量也许是提高了;

“产量增加”的因素很多很多,“微肥”只是其中多个因素之一,绝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绝对的因素。

即使按照专家说的做,那专家方案与产量增加是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是必然关系还是偶然关系呢?这中间的前后关系,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发生在前,并不等于因;发生在后,并不等于果。
前后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3、但是,按照专家的方法来做,投入也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费用也增加了,人力也增加了,等等。

增加的成本费用,与增加的产量数量,二者之间符合边际效用分析吗?

“增产不增收”,入不敷出,收支平衡,白忙活,瞎忙活,帮倒忙,存在这样的问题或现象吗?


专家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因为今年增施了微肥等,明年还得继续增施微肥下去,没完没了的增加下去。
这,只是“救急”的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而已。


4、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改善土壤结构,休耕,轮作,换作,套种,间种,农家肥及绿肥,等等。
这,才是长远的解决方案,能管3——5年的根本之计。

5、另外,土壤是“活”的,不是“死”的。
土壤,也是有“活性”的。

土壤中,也包含有各种有益微生物菌类等等,您若是把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类给破坏了,土壤的活性就下降了,土壤就变得钝化,只有依靠增加微肥等办法来维持下去,种地就越重越累,越种越麻烦,越种成本就越高了。


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你通过土壤中的蚯蚓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土壤活性的好坏程度。

土壤中的蚯蚓越多,说明土壤的活性就越好;
反之,蚯蚓越少,说明土壤被破坏的程度就越重。


6、此外,还有农产品之口感、外观、卖相、环保、农残和质量安全(重金属超标等),这些,都没有在专家方案的考虑范围之内。

或者说,专家根本不考虑这些产量增加之外的其它多种外围因素,于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中肉。”

最后,专家方案是“按下了葫芦,却起来了瓢。”——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又产生了更多的另外其它难题和麻烦而已。

如此下去,没完没了,何时才有个尽头呢?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离线、一直在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4-24
提到蚯蚓,现在的土壤里还有吗?都应该很少看到了吧,这是为什么啊熊老师?
离线x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4-24
回 、一直在 的帖子
、一直在:提到蚯蚓,现在的土壤里还有吗?都应该很少看到了吧,这是为什么啊熊老师? (2013-04-24 07:43)



有些乡村的土壤里,还是有蚯蚓的。

在我的老家,菜园子里,就有很多蚯蚓的哦。
我就试验过好几次,甚至在冬天的土壤里也有蚯蚓的。


您之所以看到很少的蚯蚓,是因为过多的施加了农药、化肥、激素和其它农用化学品。
这些农用化学品,在杀死病虫草害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昆虫和地下益虫及有益微生物啊。

各种化学物品,有利也有弊。
农用化学品:“利益,比较近而可见;弊端,比较远而难见”。


中国有句古话,很有道理:“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人们总是很容易看到眼前的近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远处祸害。
所谓“急功近利”,是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中肉。”

“福近而易知,祸远而难见。”
熊兴平—农资营销思想者。
《农资市场营销方法体系》。
http://blog.sina.com.cn/xiongxingping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3-07-12
很好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