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粘虫危害
粘虫百科
  粘虫,为鳞翅目,夜蛾科。在中国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各地。寄主于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

更多介绍>>>

相关背景
      近来,中国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爆发大规模粘虫灾害,玉米和水稻等被铺天盖地的粘虫啃食的“片甲不留”,面临绝收。同时农药价格飞涨,很多农民在自行喷洒剧毒农药时中毒身亡。农业部官员称:这次灾害,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实属近十年罕见。据悉,此次大范围粘虫虫灾,在上半年华北黄淮产区的河北北部、天津和山东北部一带已现端倪,今年2月份,河北等地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受害,以小麦尤为明显;在粘虫啃食小麦之后,随气流来到北方,同时也蜕变为二代粘虫,并影响了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部分主产区;至现在,随着暖湿气流的流动,粘虫再次迁徙回南方,至辽宁省,蜕变为三代玉米粘虫。2012年8月14日,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危害程度近十年最重。
全国地方灾情

吉林----作为中国商品粮主产区之一的吉林省长春市,近来遭遇罕见二代粘虫虫灾,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长春市二代粘虫发生面积达到124.8万亩,其中最严重的农安县有63万亩农田受灾。吉林最早曝出虫害的是农安、德惠等地,当地的玉米地到处可见黑乎乎的黏虫,有的玉米已经被虫子啃光了叶片,只剩下光秃秃的叶脉。对于虫灾,多名农业专家表示与气候有关。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王丕武分析,气候条件是诱发黏虫灾害的重要因素,“今年吉林省中部地区雨水比较充足,土壤湿度和田间湿度都比较大,这样的气候条件最适合于黏虫的生长发育。”     

辽宁----965万亩农田遭受玉米粘虫灾害。 据调查,辽宁省发生的密度和分布范围为20年来罕见。截止8月12日统计,全省三代粘虫严重发生面积达208万亩。目前全省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和指导,全力灭虫,全省防治面积已达到774万亩,未发生因施药中毒死亡事件。

河北----河北省发生的面积大概是990万亩,我玉米种植面积在4500万亩,不到四分之一,重发生面积就那一块,就是唐山、沧州、廊坊、保定。农业部种植司副司长周普国正在河北廊坊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他说,今年的虫灾,发生面积之 大、范围之广为近十年罕见。 农业厅协调财政,协调了2000万,紧急采购8460台烟雾机,适合于玉米高杆作物田间施药的机器,省长批的特事特办,立即采购,晚上开始送货。到目前,已经用了直升机1架,大型施药器械400多台,烟雾机2000多台,到现在已经完成重发区防治545万亩。

专家及地方视点

1、专家建议:玉米粘虫的防治在三龄之前,也就是粘虫还处于小幼虫阶段是最有效的,但是目前影响我国东北大部分的玉米粘虫,已经属于三代,且5-6龄以上,玉米粘虫已经进入暴食期,此阶段用药的效果相对比较有限。近5000万亩的灾区,其中,仅辽宁省就有965万亩受灾区,而重灾区已达156万亩。目前产区高科技喷药设施匮乏,很多农户仍用传统四轮拖拉机简易改装,入地喷药,但每喷一次,还要损失两垄玉米的产量。同时,近期各地农药成本已经从80元/垧涨至目前200多元/垧不等。不少农户表示,玉米粘虫发生的地区,产量至少减产一半,严重者直接绝收。以辽宁康平地区为例,往年单产在1200斤/亩的地块,今年仅剩不到300斤/亩。同时,我们也提醒市场,此次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部分地区玉米粘虫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2、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专家介绍,全省一直没有大面积暴发粘虫危害,农民对该害虫了解较少,缺乏应急防治意识。近期气温升高、降雨较多,有利于粘虫发育。各地应广泛宣传粘虫危害性和监测防控技术,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民开展虫情调查,准确掌握粘虫的发生范围及虫口密度。当前正值防治的最佳适期,对达到防治指标地块要立即开展化学药剂防治。

3、辽宁阜新市农委副主任马秉荣带领市植保站站长吕成军等农业专家建议,从目前虫情发展情况看,防治已到了关键阶段,要组织群众立即行动起来,突击防治;因为该虫具有迁移性,所以在防治中要开展联防联治。还建议,可在本乡镇一些典型地块召开现场会,让农民看到防与不防的效果,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防治三代粘虫的积极性,把三代粘虫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

4、专家建议,最好采取大规模统防统治和统一指挥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法,在粘虫幼虫三龄前喷药防治,可选用敌百虫喷粉,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毒死蜱等喷雾防治或采用烟雾机进行防治 。

5、吉林市农委植物保护检疫站专家对粘虫防治提出三点建议:
    ①是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做好粘虫防治的“两查两定”工作,即首先调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地块;调查虫龄大小,定防治时间。
    ②是特别要对地势低、潮湿、密植多肥、生长茂密的田块进行重点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力争将幼虫消灭在3、4龄以前的低龄阶段。
    ③是及时喷施农药,以提高防治质量。化学药剂可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用量为每垧地喷施4.5%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450毫升,施药时间最好选在傍晚,提高防治质量。专家特意提醒农民朋友,施药时要事先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人身安全。吉林市农委要求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植保(农技推广)部门和技术人员,要密切关注粘虫的变化趋势,加大调查跟踪和防治技术指导力度,坚决打赢防治粘虫的这场硬仗。

6、河北气象和农业部门专家建议,要及时采取去除玉米和高粱下层老叶,以增加农田通风透光效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因地制宜科学选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有效农药品种,准确掌握用药浓度和剂量,避免高温和雨前时段施药,做到安全防护科学施药保证效果。

7、通辽市农牧业局何长福副局长就下步防治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一是继续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县镇科技人员要深入村屯、地块密切关注虫情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二是继续加强三代粘虫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培训工作;三是对已发生三代粘虫的地块要继续组织人员进行药剂防治,由村统一防治,灭早灭了,虫口夺粮。

粘虫风暴专题讨论,说出你的想法与建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 申请表
Copyright © 2006 - 2013 191农资人. All Rights Reserved